- 使用场景
- 辞讼一词常用于法律、纠纷解决等相关场合。它可以用来表达一方放弃或拒绝进行诉讼,倡导和解或调解的立场。例如,在商业谈判中,如果双方通过协商达成了一致,可以使用辞讼来表示双方愿意通过和解方式解决纠纷。
- 例句
- 1. 他们选择辞讼,通过和解的方式解决了争议。2. 在法庭上,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辞讼的过程被终止了。
- 基本含义
- 指辞去诉讼,和解或调解纠纷。
- 基本解释
◎ 辞讼 císòng
[lawsuit] 诉讼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法律和纠纷解决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解决纠纷的方法。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和解”、“调解”等,来扩展你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之间的争执很快就被辞讼解决了。2. 初中生:当事人决定辞讼,通过和解的方式解决争议。3. 高中生:在法庭上,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辞讼过程结束了。4. 大学生: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鼓励辞讼,提倡和解方式解决纠纷。
- 故事起源
- 辞讼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贾谊传》中。据传,贾谊是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朝廷中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有一次,贾谊与其他官员发生争执,他选择辞去参与诉讼,而是通过和解来解决问题。这个事件被后人称为“辞讼”,并成为了一个成语。
- 英文翻译
1.legal cases; lawsuit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辞讼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在法庭上争执不休,但突然其中一人站起来,表示放弃诉讼,而是选择和解来解决问题。
- 词语结构
- 辞讼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发音为cí sòng。
- 详细解释
诉讼,打官司。《周礼·地官·小司徒》:“听其辞讼,施其赏罚,诛其犯命者。”《汉书·武帝纪》:“诸逋贷及辞讼在 孝景 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择官》:“比闻公等听受辞讼,日者数百。此则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