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缺乏定力、容易冲动、思维不稳定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做事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或者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情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无法专注。
- 例句
- 1. 他的心思像沈李浮瓜一样,总是容易受到外界干扰。2. 这个人做事情没有定力,总是沈李浮瓜,无法专注。3. 做事情要有耐心和定力,不要像沈李浮瓜一样,一会儿就改变主意。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心思浮躁,缺乏定力和耐性。
- 基本解释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谓天热把瓜果用冷水浸后食用。后以“沉李浮瓜”借指消夏乐事。亦用以泛指消夏果品。 宋 沉与求 《秋日戏呈蒋达可检讨》诗:“西风槭槭舞庭櫰,沉李浮瓜事益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日转午,脱巾散髮,沉李浮瓜,宝扇摇紈素。”《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 西门庆 令他安排酒来,不一时,冰盆内沉李浮瓜,凉亭上偎红倚翠。”参见“ 浮瓜沉李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定力、耐性相关的成语,如“心如止水”、“心无旁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上课总是难坐住,像沈李浮瓜一样,无法集中注意力。2. 初中生:我有时候也会像沈李浮瓜一样,做事情没有耐心,总是急于求成。3. 高中生:在备考期间,要保持心如止水的状态,不要像沈李浮瓜一样,容易受到干扰。
- 故事起源
- 《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这个成语的故事。故事中,李斯是秦朝的重臣,他曾建议秦始皇将所有的水果都沉入水中,以展示他的统治力。然而,秦始皇不同意这个建议,因为他觉得水果沉下去后就看不到了,没有展示的效果。李斯听到秦始皇的回答后,说:“陛下,您是想要沈李浮瓜吗?”意思是,秦始皇只关注表面的效果,不看重实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水果篮子里的李子沉入水底,而瓜果则漂浮在水面上,表示心思浮躁,缺乏定力和耐性。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三个词组成,分别是“沈李”和“浮瓜”。
- 详细解释
- 沈李浮瓜中的“沈李”指的是沉下去的李子,而“浮瓜”指的是浮在水面上的瓜果。这个成语比喻人的心思像浮在水面上的瓜果一样,没有定力,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变化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