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虚舟常用于贬义,形容某人的言辞或行为不实在,没有真正的内涵。可以用于批评某人虚伪、虚荣或虚假宣传等方面。
- 例句
- 1. 他的承诺只是虚舟,根本不能相信。2. 这个宣传广告充满了虚舟,没有真实的信息。
- 基本含义
- 比喻空洞无物的言辞或虚假的行为。
- 基本解释
(1).无人驾御的船只。语本《庄子·山木》:“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宋 司马光 《酬王安之闻罢真率会》诗:“虚舟非有意,飘瓦不须嗔。” 明 何景明 《内篇》之一:“故陗壑之阻,盗贼弗怨;虚舟之触,褊心弗怒:无意也。”
(2).比喻胸怀恬淡旷达。 唐 骆宾王 《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长史公玄牝凝神,虚舟应物。”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朗鑑在心,虚舟应物。”
(3).谓任其漂流的舟楫。常比喻人事飘忽,播迁无定。 唐 高适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诗:“片云对渔父,独鸟随虚舟。” 金 卢挚 《折桂令·武昌怀古》曲:“身世虚舟,千载悠悠,一笑休休。” 清 刘荻 《题陈世长舫斋》诗:“想到虚舟百事慵,当窗端只爱云峰。”
(4).轻捷之舟。《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李周翰 注:“轻舟而进曰虚舟。”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虚与委蛇”、“虚怀若谷”等,来丰富对虚舟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承诺就像是一艘虚舟,一点用都没有。2. 初中生:这个广告太虚舟了,根本不值得相信。3. 高中生:他的演讲充满了虚舟,没有实质内容。4. 大学生:这个政治家的承诺只是一句空洞的虚舟,没有任何实际行动。
- 故事起源
- 虚舟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中。故事讲述了昭公问颜回:“二三子以吾为何如?”颜回回答说:“子非三闾大夫,焉得有虚舟之行。”这个故事中,颜回用虚舟比喻自己没有虚伪的行为,表达了自己真实、坦诚的态度。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舟”字的形状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虚舟的“虚”字上面有一个小点,像是在船上一片空洞。
- 词语结构
- 虚舟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虚”和名词“舟”组成。
- 详细解释
- 虚舟是由“虚”和“舟”两个字组成的,意为空洞无物的船只。在成语中,虚舟比喻言辞或行为没有实质内容,只是虚假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