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札书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某个事件或情况有确凿的证据支持。例如,当某人在法庭上提供了札书证据,可以说他有札书在手,证据确凿。此外,札书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的言行或行为有明确的证据支持,比如,他的言辞像札书一样,无法抵赖。
- 例句
- 1. 他提供了札书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2. 这份文件就是我们的札书,证明我们的合法权益。
- 基本含义
- 指写在木片或竹简上的文字,比喻记录事实真相的证据。
- 基本解释
(1).牒,公文。《墨子·号令》:“札书得,必谨案视参食者。”
(2).指写在简牒之上。《墨子·杂守》:“民相恶,若议吏;吏所解,皆札书藏之,以须告之至,以参验之。”
(3).简策。《史记·封禅书》:“ 卿 ( 公孙卿 )有札书曰:‘ 黄帝 得寳鼎 宛胊 ,问於 鬼臾区 ……’ 卿 因 所忠 欲奏之。 所忠 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书制度,了解竹简和木片的使用方法,以及古代的写作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有札书证据,证明我没有偷他的铅笔。2. 初中生:我们需要收集更多的札书,才能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3. 高中生:历史上的札书记录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文化传承。4. 大学生及以上:在法庭上,律师们常常会使用札书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 故事起源
- 札书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书制度。在古代,人们将重要的文字记录在竹简或木片上,以便长久保存和传承。这种写作方式被称为札书,后来演变成成语,用来比喻确凿的证据。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札书”这个成语与实体的书籍联系起来,想象一本书上写满了真相和证据,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札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札书一词源自古代的一种写作方式,人们将要记录的文字写在木片或竹简上,然后用绳子或线绑在一起,形成一本书籍。札书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记录事实真相的证据。在日常生活中,札书可以指代任何可以证明或证实某事的物证或文字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