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指猎狗。《淮南子·原道训》:“陈酒行觴,夜以继日,强弩弋高鸟,走犬逐狡兔,此其为乐也。”
(2).谓纵狗行猎。《战国策·齐策一》:“ 临淄 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鬪鸡、走犬、六博、蹹鞠者。”
- 基本含义
- 指心甘情愿地为他人辛苦工作,没有自己的主见或独立思考能力。
- 详细解释
- 走犬是由“走”和“犬”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比喻人没有自己的主见,像一只驯服的狗一样听从别人的指挥和安排,缺乏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些人在工作或生活中缺乏独立思考和主见,盲目听从他人的指挥,毫无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 故事起源
- 成语“走犬”最早出现在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文中。文章讲述了欧阳修在醉翁亭上与友人闲聊时,观察到一只狗被主人用绳子牵着走,欧阳修看到这只狗像是被人驱使的走犬,于是形容自己的境遇与这只狗类似,没有自由,成为了别人的工具。
- 词语结构
- 主语 + 谓语 + 宾语
- 例句
- 1. 他是一个走犬,从来不敢对上司提出自己的意见。2. 这个团队的成员都是走犬,没有一个敢于独立思考的。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走犬”想象成一只被人牵着走的狗,用来形容某人缺乏独立思考和主见的能力。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走犬”相关的成语,如“犬牙交错”、“狗急跳墙”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走犬,老师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从不敢违背。2. 初中生:班里有些同学总是走犬,不敢对老师的错误提出质疑。3. 高中生:有些学生为了取悦老师而成为走犬,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4. 大学生及以上:在职场上,不要成为走犬,要有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