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抱牍常用于描述一个人为了解决问题或寻求帮助而忙碌不休的情景。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求助他人,或者形容工作中不断奔波劳累的状态。
- 例句
- 1. 他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整天抱着牍子四处求助。2. 她抱着牍子跑遍了大街小巷,终于找到了可以帮助她的人。
- 基本含义
- 指拿着文书到处奔波求助。
- 基本解释
抱持案牍。谓办理公文。 宋 黄庭坚 《僧景宣相访寄法王航禅师》诗:“抱牘稍退鳧鶩行,倦禪时作橐驼坐。” 明 袁宏道 《与皇甫二泉书》:“抱牘之苦,甚於抱病;簿领之趣,恶於药饵。”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抱残守缺”、“抱头鼠窜”等,扩大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范围。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为了找到遗失的书包,抱着牍子四处求助。2. 初中生:为了解决数学难题,小红整天抱着牍子找老师请教。3. 高中生:为了申请大学,小王抱着牍子跑遍各个学校招生办公室。4. 大学生:为了找到实习机会,小李抱着牍子奔波于各大公司。通过以上学习指南,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语“抱牍”。记住,学习成语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还可以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 故事起源
- 相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官员,为了解决一件重要的事情,不断地四处奔波,拿着文书求助于各方人士。他为了能够及时传达信息,一直抱着文书,不敢放下。后来,人们就用“抱牍”来形容这种忙碌奔波的状态。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抱牍”联想为一个人不断抱着文书,四处奔波求助的形象,通过形象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详细解释
- 抱牍源自古代官员行走时随身携带的文书,用于求助或传达信息。抱牍成语形容一个人为了解决问题,四处奔波、劳碌,寻求帮助或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