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拖延。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口多糶少及盐价迟违,请停观察使见任,改散慢官。”《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子胥 奉王勑命,不敢迟违,随使便行。”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活取心肝》:“ 太宗 迟违,不欲杀之。”
- 基本含义
- 指行动迟缓,拖延时间。
- 详细解释
- 迟违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行动迟缓、拖延的情况。
- 使用场景
- 迟违常用于描述某人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拖延时间、耽误事情等情况。
- 故事起源
- 关于迟违的故事源于古代的一位官员迟迟不肯回朝。他从外地出使,本应按时回到朝廷履行职责,但他却一直拖延时间,耽误了国家大事。因此,人们用“迟违”来形容行动迟缓、拖延的情况。
- 词语结构
- 迟违由两个汉字组成,迟表示时间晚、慢,迟到的迟;违表示违背、不按照规定的行动,违法的违。
- 例句
- 1. 他迟违了交作业的时间,老师很生气。2. 这个项目因为他的迟违而推迟了一个月。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类似的词语或情境进行联想记忆,例如“迟到”和“违法”都是与时间、行动有关的词语,与迟违的意思相近。也可以将迟违的发音与其他词语进行联想,例如“吃味”、“赤味”等,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时间、行动有关的成语,例如“迟到早退”、“迟疑不决”等。也可以学习与迟违相反的成语,例如“及时行乐”、“迅速如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弟弟迟违了回家的时间,让我担心。2. 初中生:我因为迟违了交作业的时间,被老师批评了。3. 高中生:他的迟违让整个团队耽误了很多时间,导致项目延期。4. 大学生:我迟违了参加学校活动的时间,错过了很多精彩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