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更漏 gēnglòu
(1) [water clock] 古时夜间凭漏壶表示的时刻报更,所以漏壶又叫更漏
惠远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 唐· 李肇《国史补》
(2) 又用以指夜晚的时间
主人不醉下楼去,月在南轩更漏长。——唐· 许恽《韶州驿楼宴罢》
- 详细解释
(1).漏壶。计时器。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故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惠远 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製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半之则沉,每昼夜十二沉,为行道之节,虽冬夏短长,云阴月黑,亦无差也。” 元 曾瑞 《折桂令·闺怨》曲:“更漏永声来绣枕,篆烟消寒透罗衾。” 清 李渔 《风筝误·惊丑》:“恼既恼那斜曦当疾不疾,怕又怕这忙更漏当迟不迟。”
(2).指夜晚的时间。 唐 戎昱 《长安秋夕》诗:“八月更漏长,愁人起常早。”
(3).指更次。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銮仪卫》:“ 神武门 鐘楼,凡上驻蹕 圆明园 ,则每夕鸣鐘记更漏,上在宫日则已。”
- 基本含义
- 更漏是指古代用来计时的漏刻,比喻时间的流逝。
- 使用场景
- 更漏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可以用于描述时间紧迫、时光飞逝的情况,也可以用来表达对时间的珍惜和警示。例如,在工作场合可以用来形容时间紧迫,需要抓紧时间完成任务;在生活中可以用来表达对年华逝去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 故事起源
- 更漏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鹿鸣之什·更鼓》中的一句诗中。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鹿在林中鸣叫的情景,诗中提到了更鼓和更漏。更鼓用来报时,更漏用来计时。这句诗形象地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后来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更漏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形容词更表示变化,名词漏表示计时的工具。更漏的结构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 例句
- 1. 时间就像是一把不停滴落的更漏,不等人。2.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青春也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就像是更漏一样。3. 面对生命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应该珍惜时间,因为时间如同更漏,一旦流逝就无法追回。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更漏这个成语与古代计时工具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滴水不停的漏刻,将时间一滴一滴地流逝,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计时工具的演变和使用方法,以及古代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和利用。可以学习其他与时间有关的成语,如“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等,深入了解时间在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会看着更漏,等待放学的时候。2. 初中生:时间就像一把不停滴落的更漏,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3. 高中生:随着高考的临近,时间像更漏一样不停地流逝,我们要加倍努力备考。4. 大学生:在大学的四年里,时间就像更漏一样,转眼间就要毕业了,我们要珍惜这段宝贵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