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某个地方是佛教的圣地,或者用来形容某个地方非常神圣庄严。
- 例句
- 1. 这座寺庙真是个普陀,每年都有很多信徒来朝拜。2. 这个小岛被誉为普陀,每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 基本含义
- 指佛教普陀山,也可用来比喻佛教的道场或者佛教的圣地。
- 基本解释
中国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梵语 补陀落迦 (Potalaka)的省音译。在今 浙江省 普陀县 ,属 舟山群岛 。古称 梅岑山 ,传说 汉 方士 梅福 在此炼丹。 五代后梁 时, 日 僧 慧锷 从 五台山 请 观音 圣像回国,为大风所阻,于此山建“不肯去观音院”,是为“观音道场”之始。后人又据《华严经·入法界品》,附会为 善才 参访 观音菩萨 的 补陀落迦山 。《四溟诗话》卷四引 唐 安庆王 《西池送月泉上人归南海》诗:“天开 达摩 井,云护 普陀 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等到六月里,那位 蒯老太太 照例是要带了合家人等到 普陀 烧香的。”参阅《翻译名义集·众山》。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普陀山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佛教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学习其他与佛教相关的成语,拓宽自己的词汇和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想去普陀山看看,听说那里非常神奇。2. 初中生:普陀山是中国佛教的圣地,每年都有很多人来朝拜。3. 高中生:她的家乡是个普陀,有很多古庙和寺庙,非常有历史文化底蕴。4. 大学生:我计划去普陀山实习一段时间,感受一下那里的佛教文化。
- 故事起源
- 普陀山是中国佛教的圣地之一,相传观音菩萨在这里度化众生,因此普陀山成为佛教的圣地。由于普陀山的名气和影响,普陀这个词语也就被用来比喻佛教的道场或者佛教的圣地。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普陀山相关的图片或者故事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普陀山上,感受它的神圣和庄严。
- 词语结构
- 普陀是一个地名,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没有特别的构造。
- 详细解释
- 普陀山是中国佛教的圣地之一,位于浙江舟山群岛的一个岛屿上。普陀成为佛教的圣地,是因为相传观音菩萨在这里度化众生。因此,“普陀”成语可以用来比喻佛教的道场或者佛教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