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平凡而不起眼的事物,或者指那些不引人注目但却经久不衰的人或事物。
- 例句
- 1. 这座古老的寺庙是一块寿木,已经屹立了几百年。2.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大牌明星,但却成为了一块寿木,经久不衰。
- 基本含义
- 指能够长久保持原有的品质和特点,不受外界干扰而持续存在的事物或人。
- 基本解释
◎ 寿木 shòumù
见“寿材”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了解其他成语,如“寿终正寝”、“寿比南山”等,来进一步扩展对“寿木”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小狗虽然不是名种,但它是我家的寿木,陪伴我已经好多年了。2. 初中生:这幅画虽然没有太多特色,但它是我画的第一幅作品,对我来说是一块寿木。3. 高中生:虽然他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才华,但他的坚持和努力让他成为了一块寿木,持续进步。
-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寿木的老人,他平凡而不引人注意,但他却过着简朴而幸福的生活。他没有追求名利,也没有追逐权势,只是默默地生活在自己的小屋中,享受着宁静与自由。后来,人们发现他的身体异常健康,长寿而有活力,于是便以他的名字来形容那些平凡而长久存在的事物或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寿木形象化为一棵老树,树干上刻着“寿”字,象征着长久。想象这棵树在风雨中坚韧地生长,不受外界干扰,就能够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名词 + 名词
- 详细解释
(1).传说中的仙木;生长年岁长久的树木。《吕氏春秋·本味》:“菜之美者, 崑崙 之苹,寿木之华。” 高诱 注:“寿木, 崑崙山 上木也。华,实也。食其实者不死,故曰寿木。”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有寿木之林,一树千寻。日月为之隐蔽。若经憩此木下,皆不死不病。” 唐 元结 《退谷铭序》:“满谷生寿木,又多寿藤縈之。” 宋 范成大 《题径山寺楼》诗:“神光来烛夜,寿木不知秋。” 明 唐寅 《世寿堂诗》:“长山大谷出寿木,雨露沾濡元气足。”
(2).指棺木。《红楼梦》第六三回:“寿木早年已经备下,寄在此庙的,甚是便宜。”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题棺》:“ 萧山 汪龙庄 大令治寿木,题前和曰:‘汪龙庄归室’。” 谌容 《白雪》:“ 西坡奶奶 把儿子给她打的寿木都献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