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对笔的词语解释
对笔的意思
拼音:duì bǐ    注音:ㄉㄨㄟˋ ㄅㄧˇ
基本解释

指品种配套、成对出售的笔。《解放日报》1984.8.25:“丰华圆珠笔厂为迎接新学年到来,特赶制了三种价廉物美的活动铅笔、圆珠笔对笔,售价每对八角八分到三元,外加新型包装盒。”

基本含义
指文人之间的书信往来,也泛指文人的交流互动。
详细解释
对笔是指文人之间通过书信往来进行交流。在古代,文人们常常通过写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观点,与其他文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对笔强调了书信往来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文人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启发。
使用场景
对笔可以用来形容文人之间的书信往来,也可以用于形容文人的交流互动。在现代社会,对笔可以泛指通过书信、邮件、短信等方式进行的文化交流和学术讨论。
故事起源
对笔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杨慎的《杨文公全集》中。杨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在书信中经常使用“对笔”一词,以表达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文化交流。
词语结构
对笔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对”表示相对、互相,而“笔”表示书信、文字。
例句
1. 两位文人经常对笔,互相交流学术心得。2. 我们可以通过对笔的方式来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对笔这个成语:将“对”字联想为两个人面对面交流的姿势,而“笔”字则代表书信。因此,对笔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两个人通过书信往来进行交流和互动。
延伸学习
1. 了解古代文人的书信文化,包括他们写信的方式、内容和礼仪。2. 学习古代文人的书法和文学作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艺术成就。3. 阅读现代文学作品中关于文人交流和书信往来的描写,加深对对笔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对笔的方式来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故事。2. 初中生:我喜欢与同学们通过对笔的方式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帮助提高。3. 高中生:文学社团的成员经常通过对笔来讨论文学作品和写作技巧。4. 大学生:在网络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对笔的方式与全球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0)
诗文中出现“对笔”的诗词

昼锦堂

古人之富贵,贵归本郡县。

譬若衣锦游,白昼自光绚。

不则如夜行,虽丽胡由见。

事累载方册,今复著俚谚。

或纡太守章,或拥使者传。

歌樵忘故穷,涤器掩前贱。

所得快恩仇,爱恶任骄狷。

其志止于此,士固不足羡。

兹予来旧邦,意弗在矜衒。

以疾而量力,惧莫称方面。

抗表纳金节,假守冀乡便。

帝曰其汝俞,建纛往临殿。

行路不云非,观叹溢郊甸。

病躯谐少休,先陇遂完缮。

岁时存父老,伏腊洁亲荐。

恩荣孰与偕,衰劣愧独擅。

公馀新此堂,夫岂事饮燕。

亦非张美名,轻薄诧绅弁。

重禄许安闲,顾己常竞战。

庶一视题榜,则念报主眷。

汝报能何为,进道确无倦。

忠义耸大节,匪石乌可转。

虽前有鼎镬,死耳誓不变。

丹诚难悉陈,感泣对笔砚。

(0)

声声慢.赋渔隐

门当竹径,鹭管苔矶,烟波自有闲人。

棹入孤村,落照正满寒汀。

桃花远迷洞口,想如今、方信无秦。

醉梦醒,向沧浪容与,净濯兰缨。

欸乃一声归去,对笔床茶灶,寄傲幽情。

雨笠风蓑,古意谩说玄真。

知鱼淡然自乐,钓清名、空在丝纶。

笑未已,笑严陵、还笑渭滨。

(0)

墨池书院

闻说名家有墨池,喜今开对笔山奇。

撑云倒影池塘里,错疑前峰洗笔时。

(0)

次韵赠竺芳上人

竺芳上人张旭徒,酒酣喜作联绵书。

千军笔阵气不除,百尺霜蔓神不枯。

钟彝石鼓迹可摹,跟肘诘曲相盘纡。

上人驰骋分隶馀,腕指所至心意俱。

大书雄健虎负嵎,小字清丽川藏珠。

既不太纵亦不拘,此道奚用分墨儒。

人言我书闽南无,每对笔研增噫嘘。

千年篆籀变须臾,竞逐姿媚何区区。

俗耳厌听于蔿于,淳音遐想太古初。

吾师高步先哲衢,怀素智永相奔趋。

一笑嗜好咸酸殊,会令纸价高东壶。

淋漓醉墨烟云如,榴皮谩写东老之酒垆。

(0)

水调歌头·其一

扁舟思独往,樯影划晴烟。

要伴人随明月,踏破水中天。

谁信骑鲸高逝,空对笔端风雨,如泛楚江船。

老子穷无赖,端欲把降竿。白蘋汀,归老计,似高闲。

平生爱我,一言相置二刘间。

准拟何山松桂,折足铛能安稳,芋火对阑残。

何必少林语,立雪问心安。

(0)

喻江宁欲遗蕲笛辞之

蕲州美竹今古名,白云吹裂笛一声。

臞儒所对笔墨客,长物虚寻疏比僧。

还君不用君莫怪,绮窗办得千金买。

谁与移根到草堂,它日风来听天籁。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