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靡亢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过度或言辞放纵,没有适度的节制。可以用在批评他人的行为或提醒自己注意行为的时候。
-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总是靡亢,不知道适度。2. 他的言辞靡亢,很容易得罪人。
-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行失去节制,过于放纵或过于克制。
- 基本解释
谓不可抗衡。《文选·扬雄<赵充国颂>》:“料敌制胜,威谋靡亢。” 吕延济 注:“靡,无。亢,拒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节制和适度相关的成语,如“有节制”、“适可而止”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妹妹对零食太靡亢了,每次都吃得太多。2. 初中生:他在游戏上靡亢,每天都沉迷其中,影响了学习。3. 高中生:对于学习的态度,要既不靡亢也不亢靡,要有适度的节制。
-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三十年》中有一则故事。当时,楚国有一个叫子胥的大臣,他为了报杀父之仇,竭尽全力使楚国强大起来。后来,子胥的儿子子罕也效仿父亲,努力工作,但他的工作方式过于极端,没有节制。子胥对子罕说:“吾闻之,靡亢则害,亢靡则已。亢者,过也;靡者,不及也。”意思是说,过度和不足都会有害处。子胥希望子罕能够找到适度的平衡,不要过于放纵或过于克制。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舞蹈时过于放纵,或者一个人在锻炼时过度克制,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靡亢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 详细解释
- 靡亢是由“靡”和“亢”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靡亢中的“靡”指的是放纵,不受约束;“亢”指的是过度,过分。靡亢一词形容一个人的言行失去了节制,过于放纵或过于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