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鸿鹄常用来形容那些有远大抱负,追求卓越的人。可以用于赞美有志向的学生、职场精英或者有远大抱负的创业者等。
- 例句
- 1. 他年纪虽小,但志向鸿鹄,一定能取得成功。2. 这位企业家一直以来都有鸿鹄之志,努力追求卓越。
- 反义词
燕雀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志向高远,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
- 基本解释
◎ 鸿鹄 hónghú
[swan] 即天鹅。因飞得很高,所以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鸿鹄之志 。——《史记·陈涉世家》
慕鸿鹄以高翔。——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其他与志向和抱负相关的成语,如“壮志凌云”、“志存高远”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长大后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有鸿鹄之志。2. 初中生:我希望通过努力学习,将来能够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3. 高中生:我志向鸿鹄,将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为人们健康贡献力量。4. 大学生: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创业家,有鸿鹄之志,为社会创造价值。
- 故事起源
- 鸿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项羽在楚汉战争中战败后,被刘邦围困在垓下。刘邦派人向项羽传递了一封信,信中写道:“鸿鹄将至,无食我肉。”这句话意味着刘邦将会对项羽施以重创。项羽看到信后,知道自己已经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于是写下了“鸿鹄之志,困于垓下”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 英文翻译
1.(天鹅) a large swan
- 记忆技巧
- 可以把鸿鹄想象成一只高飞的大雁或天鹅,在蓝天白云下展翅翱翔,象征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 词语结构
- 鸿鹄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其中“鸿”和“鹄”都是名词,合在一起表示人的志向高远。
- 详细解释
(1).即鹄。俗称天鹅。《管子·戒》:“今夫鸿鵠,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晋 张华 《博物志》:“鸿鵠千岁者皆胎产。”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四:“鸿鵠羣南飞,千里共盘桓。”因鸿鹄善高飞,常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渡江》:“我与你猛拼饮散百壶空,且将鸿鵠意,付作马牛风。”参见“ 鸿鵠之志 ”。
(2).鸿雁与天鹅。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三:“鸿鵠相随飞,飞飞适荒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