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古代计度,皆出于黄钟之律,故称律度。度指长短,即分、寸、尺、丈、引。也包括计算容积、重量。《左传·文公六年》:“著之话言,为之律度。” 杜预 注:“钟律度量,所以治厤明时。”一说犹法度、法制。见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
(2).犹规矩,法度。 唐 白居易 《记画》:“至若笔精之英华,指趣之律度,予非画之流也,不可得而知之。” 太平天囯 黄期陞 《建天京于金陵论》:“整肃官方,驭群臣以律度。” 章炳麟 《检论·序种姓下》:“古学废秏,而姓氏失其律度。”
(3).音律的法度标准。 宋 梅尧臣 《击瓯赋》:“鸣非瓦釜律度合,鼓非土缶音韵周。” 章炳麟 《辨诗》:“词以失其律度,南北曲復曼衍不可究论,然叶音宜以官韵为準。”
- 基本含义
- 律度指的是遵循规矩、守法纪,表达了对行为规范的尊重和遵守。
- 详细解释
- 律度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律”意为法律、规矩,“度”意为程度、限度。律度的含义是指人们应该遵循法律法规,守行为规范,不越过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它强调了人们在言行举止上应该合乎规范,不偏离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 使用场景
- 律度一词通常用于教育、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场景,提醒人们要遵守法律规定,遵循社会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可以用于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守法守纪,也可以用于提醒社会各界人士遵守规范和道德准则。
- 故事起源
- 律度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大学》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律度的思想源于儒家学说,强调人们在行为上要遵守规范,守法守德。儒家学说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律度成为了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 词语结构
- 律度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作为一名公务员,他必须遵守律度,不能接受贿赂。2.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教育孩子遵守律度,守法守德。3. 作为一名教师,他注重学生的律度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律度这个词与“律法”和“规矩”联系起来,形象地理解为遵守法律和规矩的程度和限度。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儒家学说和道德观念,了解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现代社会对律度的重视和要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遵守律度,不说脏话,不欺负同学。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要守住律度,不抄袭作业,不作弊考试。3. 高中生:作为青少年,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守律度,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