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通借的词语解释
通借的意思
拼音:tōng jiè    注音:ㄊㄨㄙ ㄐㄧㄝ ˋ
使用场景
通借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借贷关系中的信任和合作。它可以用于形容贷款、借款、担保等金融交易中的合作关系,也可以用于描述商业合作中的互相信任和互利共赢的情况。
例句
1. 他们之间建立了通借的合作关系,互相帮助,共同发展。2. 在商业合作中,通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关系,双方才能够共同成长。
基本含义
指借债的人和出借财物的人之间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借贷双方都能够互相信任。
基本解释

(1).互相借用。《三国志·蜀志·许慈传》:“书籍有无,不相通借。”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二》:“向者团簇大军钱数多,总司所取不尽,可以通借。”
(2).犹通假。 章炳麟 《文学说例》:“若《释詁》所陈,三十餘言,总持一义,虽多同声通借,而本字亦不少矣。”参见“ 通假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借贷、信任、合作相关的成语,如“借箭”、“借尸还魂”等,加深对这些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之间的友谊就像通借一样,互相帮助,互相信任。2. 初中生:在团队合作中,通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互相信任,才能够取得好的成果。3. 高中生:在商业合作中,建立通借的关系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双方都能够互相信任,才能够共同发展。
故事起源
通借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一年》这篇古代文献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子胥”的人在襄公十一年时,向吴国借了一把剑。子胥借剑是为了为自己的国家楚国效力,他希望借剑能够帮助楚国取得胜利。吴国的国君感受到了子胥的诚意和决心,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借给了他一把宝剑。这个故事中的借剑行为展示了借贷双方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后来演变成了通借这个成语。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通借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互相借东西的情景,表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词语结构
通借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通和借都是动词,表示互相和借贷的意思。
详细解释
通借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通指互相,借指借贷。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借贷双方之间的互相信任和达成共识的情况。在借贷关系中,通借意味着双方都能够信任对方,借贷双方达成了一致的共识,互相理解和支持。
(0)
诗文中出现“通借”的诗词

盂鼎歌

盂鼎出岐阳,刘吴皆著录。

字画独环奇,文从悉可读。

盂名古无徵,王命寔严肃。

辞多戒酗醵,旨与酒诰续。

盖是周大夫,掌酒食畿禄。

殷以沈湎亡,周鉴凛坠谷。

立监又佐史,申诫遍臣仆。

文王与武王,字左皆从玉。

边侯边伯先,受田作汤沐。

南公南仲祖,世卿著氏族。

成周事弗具,坠简久沈陆。

幸赖彝器存,十可证五六。

勿详宁阙疑,信耳且凭目。

苟其迹可搜,奚惮指画腹。

伟兹宗周物,郑重等球箓。

何取轻诋諆,鲁赝同垢黩。

况夫通借例,多足证故牍。

遇建字殊形,废法音同属。

佞古吾岂敢,聊破众疑蓄。

(0)

次韵王弱翁借书钱君

钱家书橐盛儒林,禹穴时容探万寻。

嗜好自同皇甫癖,写传应慰献王心。

此于取与无伤义,盍以幽奇付赏音。

犹说冬官未通借,览之安得有千金。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