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提醒他人不要做违法、违规或不道德的事情,或者用来形容某种行为不合适、不得体。
- 例句
- 1. 他的行为行不得,违反了公司的规定。2. 这种做法行不得,不符合道义。3. 在考试中作弊是行不得的,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 基本含义
- 指行为不得法、不合规定或不被允许。
- 基本解释
(1).不可做。《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姑娘连连摆手説:‘这事断断行不得!’”
(2).行不到。《水浒传》第四回:“ 鲁提辖 便和 金老 行不得半里,到门首,只见老儿揭起帘子叫道:‘我儿,大恩人在此。’”《水浒传》第六七回:“行不得一日,正走之间,只见走过一条大汉,直上直下相 李逵 。”
(3).谓行路艰难。 宋 范成大 《两虫》诗:“鷓鴣忧兄行不得,杜宇劝客不如归。” 清 尤侗 《闻鹧鸪》诗:“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 廖公侠 《感事》诗:“风雨瀟瀟行不得,鷓鴣声裡黯销魂。”参见“ 行不得也哥哥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行为违法、不合规定相关的成语,如“不可思议”、“不合时宜”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考试时抄袭是行不得的,会被老师批评的。2. 初中生: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是行不得的,要保持环境整洁。3. 高中生:驾驶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是行不得的,会被交警处罚的。4. 大学生:学术界严禁抄袭他人研究成果,这是行不得的行为。5. 成年人:在工作中泄露公司机密是行不得的,会对个人和公司造成严重的损失。
- 故事起源
- 《论语·子路》中有一则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民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孔子回答说:“君子行不得法,小人行不得法。”这个故事中的“行不得法”一词,后来演变为成语“行不得”。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行不得”拆分为“行”和“不得”,联想到行动不被允许或不合法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行:行动,做事;不得:不可,不应该。
- 详细解释
- 表示某种行为违反规定或不符合道义,不应该做或不被允许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