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空疏 kōngshū
[empty and shallow] 空洞浅薄,没有实在的内容
- 详细解释
亦作“ 空疎 ”。1.竹节之间的距离长。 汉 陈琳 《武军赋》:“矢则 申 息 、 肃慎 ,箘簵空疏;焦铜毒铁,丽轂挞輈。”
(2).放纵散漫。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自古文人,多陷轻薄…… 颜延年 负气摧黜, 谢灵运 空疎乱纪。”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 嵇康 真懒慢, 谢客 本空疎。”
(3).空虚浅薄。 宋 苏轼 《乞校正陆贽奏议上进札子》:“臣等猥以空疎,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 清 黄宗羲 《与陈介眉庶常书》:“暮逢丧乱,负母流离,退栖陋室,与百姓杂处,又焉得有奇闻异见,下逮於农琐哉!是空疎不学,未有甚於某者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一)》:“寥寥三百余字耳,却已将学生对于旧学之空疏和官师态度之浮薄写尽。”
-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行虚浮,没有实质内容或深度。
- 使用场景
- 空疏一词常用于描述人的言行、行为或思想的空洞、浮躁。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追求形式而忽视实质的人,也可以用来描述一些虚伪的行为或言辞。
- 故事起源
- 空疏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齐物论》中。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一个人的言行空洞虚浮,没有实质内容的形象。后来,空疏逐渐演变成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只注重表面而忽视内在的人。
- 词语结构
- 空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空”表示空洞、虚无,“疏”表示稀疏、浅薄。
- 例句
- 1. 他的言辞空疏,毫无实质性内容。2. 这个演讲只是空疏的陈词滥调,没有任何新意。3. 别被他的表面行为所迷惑,他是一个空疏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空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充满空气的球体,表示空洞、虚无,而球体的表面又很稀疏,表示浅薄。通过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住空疏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有更多的兴趣,可以学习其他与空疏相关的成语,如“空洞无物”、“浮光掠影”等。这些成语都具有类似的含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空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文很空疏,没有任何亮点。2. 初中生:这个电影只是一部空疏的喜剧片,没有深入的思考。3. 高中生:他的演讲虽然声情并茂,但却空疏无实质。4. 大学生:这篇论文的论证部分太空疏了,需要更多的实证支持。5. 成年人:这个政治家的演讲只是一连串的空疏口号,缺乏实际行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