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形)孤独,没有依靠。
[构成]
并列式:伶+仃
[例句]
他孤苦伶仃。(作谓语)
- 近义词
孤独、孤苦、孤立、孤单、寂寞
- 英文翻译
1.(零丁; 孤独没有依靠) left alone without help; lonely
- 详细解释
◎ 伶仃 língdīng
(1) [left alone without help]∶孤苦无依靠
斜阳孤影叹伶仃,横按乌藤坐草亭。——陆游《幽居遣怀》
(2) [thin and weak]∶瘦弱无力的样子
瘦骨伶仃
亦作“ 伶丁 ”。1.孤独貌。《文选·李密<陈情表>》“零丁孤苦” 李善 注引旧题 汉 李陵 《赠苏武》诗:“远处天一隅,苦困独伶丁。” 宋 陆游 《幽居遣怀》诗:“斜阳孤影嘆伶仃,横案乌籐坐草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伶仃独步,无可问程。”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他现在只他一人同一遗腹子孤苦伶仃的住在母家。”
(2).形容瘦弱或细长。 元 王德信 《四块玉》套曲:“则我这瘦伶仃形体如柴。”《金瓶梅词话》第九六回:“谁人知道我心头,天害的我伶仃瘦。” 鲁迅 《呐喊·故乡》:“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3).形容摇摆晃动的样子。《水浒传》第一一七回:“ 武松 醒来,看见左臂已折,伶仃将断。”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三脚狗》:“ 杭州 江干,有狗三足,一足在胸前,行则彳亍伶仃,立必倚墙,否则易仆。”
- 基本含义
- 形容孤单、寂寞、无依无靠。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的孤独、寂寞、无助等情感状态,也可用于描述某物独立存在的状态。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其中有一篇讲述了昭公与他的臣子们相处的故事。昭公的臣子们因为忠诚于昭公,而不愿意投降昭公的敌人,因此被困在一个荒岛上,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这个故事中的“伶仃”一词就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
- 词语结构
- 伶仃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形容词组成。
- 例句
- 1. 在异乡他感到非常伶仃,渴望找到一个家的感觉。2. 毕业后,他独自在城市里生活,感觉很伶仃。3. 这个废弃的建筑物显得非常伶仃,周围没有其他建筑物。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伶仃”与“孤独、寂寞、无助”等词语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孤独、寂寞相关的成语,如“孤独无援”、“寂寞无助”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新学校里感到很伶仃,没有朋友。2. 初中生:父母出差了,我一个人在家感到很伶仃。3. 高中生: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我感到非常伶仃,需要适应新的环境。4. 大学生:毕业后,我一个人在异乡打拼,感到很伶仃。5. 成年人:离婚后,我独自生活,感到很伶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