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勤奋工作,不怕辛苦,努力追求目标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事物经过努力处理后取得的成果。
- 例句
- 1. 他每天都斧斤不辍地学习,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2. 他对工作非常斧斤,从不敷衍了事。
- 基本含义
- 形容努力工作,用心努力。
- 基本解释
◎ 斧斤 fǔjīn
[axe] 各种斧子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宋· 苏轼《石钟山记》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努力工作相关的成语,如“锲而不舍”、“勤能补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斧斤不辍地学习,希望考上好的初中。2. 初中生:他在学校里斧斤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3. 高中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斧斤不辍地备战高考。4. 大学生:大学生活很忙碌,需要斧斤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5. 成年人:工作中,只有斧斤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 故事起源
- 斧斤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战国时期李斯的故事。李斯年轻时在秦国官职不高,但他一直勤奋工作,努力学习,为秦国做出了很多贡献。后来他被秦始皇看重,任命为丞相,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官员。因此,斧斤成为了形容人努力工作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斧斤”与勤奋工作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拿着斧头和斤秤,努力地工作,不辞辛劳的场景。也可以将“斧斤”拆分为“斧”和“斤”,分别代表努力和工作,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亦作“ 斧釿 ”。1.泛指各种斧子。《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北齐 刘昼 《新论·言苑》:“ 倕 无斧釿,不能善斵。” 唐 杜甫 《枯棕》诗:“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不需梁柱之材,故斧斤不至。”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然而又未尝闻斧斤之声而有丝毫转侧。”《宋史·剧可久传》:“刑法者,御人之衔勒,救弊之斧斤。”
(2).以斧子修削。亦喻指过分雕琢。 明 李东阳 《桂岩书院为戴给事铣题》诗:“妙质归陶冶,良材谢斧斤。”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七:“大巧谢雕琢,神运非斧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