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也可以用来自我要求,提醒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品德修养。
- 例句
- 1. 他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真是一个栏榥之人。2.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以栏榥为楷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德高尚,道德修养深厚,行为端正,不为外物所动摇。
- 基本解释
犹栏杆。榥,栏杆上的格子。 唐 吴少微 《和崔侍御日用游开化寺阁》:“渐出栏榥外,万里秋景焯。”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陶渊明的作品《归园田居》,了解更多关于修身养性、追求高尚品德的思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做一个栏榥之人,要有好习惯,不撒谎。2. 初中生:我们班的班长是个栏榥之人,他总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3. 高中生: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栏榥之人,不被诱惑影响自己的学习和人生目标。
- 故事起源
- 栏榥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南朝宋时期,当时有一位叫陶渊明的文学家,他曾经任过官职,但是因为不满当时的政治腐败,他辞去了官职,隐居在农村写作。陶渊明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倡修身养性,追求高尚的品德。他写了一篇名为《归园田居》的作品,其中有一句话:“栏杆榥木,可为槽牛。”意思是说栏杆是用坚固的榥木做成的,可以用来围住牛栏。而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栏榥这个成语与栏杆和榥木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一个人的品德坚固,不为外物所动摇。
- 词语结构
- 主语 + 栏榥
- 详细解释
- 栏榥是由“栏杆”和“榥木”两个词组成的,寓意人的品德如坚固的栏杆,不受外界诱惑或动摇。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不为外物所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