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雾縠常用来形容天空或地面上出现浓雾的情景,可以用于描绘自然景观、气候状况等。也可以用于比喻某种事物或情况的模糊、不清晰。
- 例句
- 1. 早晨起来,整个城市都笼罩在雾縠之中。2. 大雾弥漫的天空,使人无法看清远处的景物。
- 基本含义
- 雾縠是一个描述天空或地面上出现雾气的成语,意思是浓雾弥漫。
- 基本解释
(1).薄雾般的轻纱。《文选·宋玉<神女赋>》:“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 李善 注:“縠,今之轻纱,薄如雾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於是 郑 女 曼姬 ,被阿緆,揄紵縞,杂纎罗,垂雾縠。” 刘良 注:“雾縠,其细如雾,垂之为裳也。” 前蜀 魏承班 《渔歌子》词:“柳如眉,云似髮,鮫綃雾縠笼香雪。” 清 郑燮 《大中丞尹年伯赠帛》诗:“忽惊雾縠来相赠,便剪春衫好出游。”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三:“这也是个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细了。有时闪着些须的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却又没有--只剩一片飞烟而已。从前有所谓‘雾縠’,大概就是这样了。”
(2).像轻纱一样的烟云薄雾。 五代 和凝 《临江仙》词:“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涳濛。” 宋 苏轼 《龙尾石月砚铭》:“萋萋兮雾縠,宛宛兮黑白。”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天气和自然景观相关的成语,如“云雾迷蒙”、“风和日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早上,我骑自行车上学时,突然遇到了一片雾縠,看不清前面的路了。2. 初中生:夏天的早晨,湖面上常常会出现雾縠,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3. 高中生:在这个城市,冬天经常会有雾縠出现,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 故事起源
- 雾縠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车辖》中,原句为“有瞍炰雾縠,降甘肃”。其中,“瞍炰”是指浓雾,而“雾縠”则是对浓雾的进一步描述。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诗歌。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雾气弥漫的场景,地面和天空都被浓雾覆盖,形成了雾縠的景象。
- 词语结构
- 雾縠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雾縠由两个部分组成,雾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的白色气体,縠指浓密、弥漫。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浓雾弥漫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