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黄马褂的词语解释
黄马褂的意思
拼音:huáng mǎ guà    
使用场景
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只顾自己享受,不思进取,不努力工作的人。可以用于批评那些不负责任、只图虚名、不肯付出努力的人。
例句
1. 他整天只知道玩乐,真是一个黄马褂。2. 这个人只顾自己享受,从不关心别人,真是个黄马褂。
基本含义
指贪图享乐、不务正业的人。
基本解释

 在明代以前的生活服装资料中,还未发现有关马褂的资料。到了清代,生活服装中已有马褂。

清朝官员的制服有礼服(也称作“朝服”、“补服”)、常服、行服、雨服四种。行服是行军和旅行的服装,主要为骑马时所穿,一般附有“行袍”和“行褂”:行袍同长袍一样,但是大襟右下角比左面和后面剪断一尺,所以又叫“缺襟袍”;行褂穿在袍的外面,长只到股,袖只到肘——衣短是为了骑马方便,短袖是为了射箭方便,所以又叫“马褂”,满洲话叫“额伦代”(“额伦代”是短袖马褂,长袖马褂叫做“倭拉波”),有一个时期还曾叫作“得胜褂”。

清代的一般文武官员都可以穿马褂,只是不能用明黄、杏黄两色。

在清代,皇帝出门有许多“内大臣”和“御前侍卫”随从,这些人全要穿“行褂”,帽后戴孔雀翎,还要佩刀(最挨近皇帝的严令不许佩刀)。根据史料记载,这些内大臣和御前侍卫所穿的行褂全部用明黄色的绸缎或纱(一般冬天穿绸缎,夏天穿纱)制成,没有花纹和彩袖。

他们所穿的这种“行褂”就被称作“黄马褂”,清代典制里有时也称“黄褶”。例如《清会典》、蒋良骐的《东华录》和高士奇的《扈从东巡日录》里就都曾记做“黄褶”。

在《清会典事例.侍卫处.仪制》中记载:后扈前引大臣一二等侍卫升级新补者,岁于十二月行文内务府,支领缘貂朝衣端罩,豹尾班侍卫支领蟒袍;恭遇巡幸,支领黄马褂。

这里要说明的是,“明黄”就是“淡黄”,是当时帝王专用的颜色,一般贵族或宫妃只能用“金黄色”(即“深黄色”),平民最多只能用“杏黄色”(也即“红黄色”)。“明黄”在这里是最名贵的,除皇帝外,只有为皇帝服务的人才特许服饰明黄色。因此一般说来,这种马褂是天子近侍的服装。

“赏穿黄马褂”与前面所讲的内大臣和御前侍卫所穿的黄马褂不同,前者是由于职务关系而穿的,如果职任解除,不做御前侍卫或内大臣,黄马褂就不能再穿。所以这种黄马褂也叫做“职任马褂”,满洲话为“秃山褂子”。而“赏穿黄马褂”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它可以在一切庄重或典重的场合穿著;必要时,甚至可以见官大三级,方便行事。

“赏穿黄马褂”又有两种。其中一种时打猎校射时所赐,在清代咸丰以前,即公元1861年之前,皇帝每年秋天都要到木兰(今河北省承德市北400里处,现名“围场县”)打猎20天,进行“行围”。这时在打猎时射得鹿的,或打猎完毕遇到献禽的蒙古人,皇帝一般都要赏给黄马褂。此外打猎期间往往还要校射(射箭比赛)扈从的汉满官吏必须全部参加,射中五箭的(汉官规定射中三箭)且官阶较高的,一般都可得到御赐黄马褂。

这种行围时所得的黄马褂,一般只允许在行围时穿,平时不能穿。违者,将以觊觎皇权罪论处。

另外,在打猎期间往往要比赛射箭,进行“校射”。扈从的汉、满官吏要求全部参加,射中5箭的(汉官规定射中3箭即可)要予分别奖赏。这时就要看官阶高低,官阶较高的,一般都可能得到御赐黄马褂。另外据《清史列传》记载,得赏赐次数已多的人,这时也可得到御赐黄马褂。

打猎校射所奖得的黄马褂均属于行围褂子,它们和比武时所得的黄马褂一样,一般只允许在行围或比武时穿,平时不能穿,违者一律以觊觎皇权罪论处。

上述的两种均属于“行围褂子”,还有一种才是真正的“赏穿黄马褂”。这种御赐黄马褂主要用以奖赏有功的高级武将,有时也赐给统兵的文官。凡是得到的,任何认为庄重的时刻都可以穿。但一般说来,这种武功褂子在道光以前较少看到,慈禧执掌政权后则为数甚夥。依蒋良骐《东华录》里记载,嘉庆十年二月丙辰,引乾隆四十一年四月谕时,所列赏功的方式还没有提到黄马褂。因此,这种黄马褂应该是咸丰以后才开始盛行的。

在这种御赐黄马褂上市以前,清朝统治着笼络武人的工具,不外“加‘巴图鲁’勇号”、“赏戴花翎”、“封爵”、“赏赐‘世职’”等。这些做法虽使授受者倍感荣耀,但相比御赐黄马褂,终少一份“亲近顿成心腹”感。因此这种黄马褂一出台,顿被认为是无上的光荣、圣洁之物。

受奖的功臣们只有当国家举行大典时才能穿一次,平时则要高高供奉在祖宗堂上,以示荣耀。不过,他们可以复制一件较原物简单的黄马褂,以备公务需要时穿用。功勋大臣们违背皇规或犯错误时,皇帝还要将黄马褂收回,以示惩罚。

依《清史列传》记载,镇压太平军起义的将领,几乎很少有没得过黄马褂的。但这其中很少有较低官阶的人得到。因为即使到这时,“黄马褂”终究要与“御前侍卫”的其他条件,类如品级、花翎等结合,从来不是孤立的奖品,不可能在不具备其他条件时单独率先获得。

朝廷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员可以被特赐,赏赐时必骑马绕紫禁城一圈,这种仪式在咸丰年间尤为盛行。

由于黄马褂的功用不尽相同,所以它们在形式上也略有区别。一般而言,侍卫及打猎与比武赏穿的黄马褂的纽绊为黑色,而武将和文官穿用的黄马褂的纽绊则为黄色(和所赐马褂同样颜色),以此表明后者要比前者显得更为尊贵一些。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小说或者查阅词典来进一步了解这个成语的用法和相关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整天只会玩游戏,真是一个黄马褂。2. 初中生:他成天不学习,只知道打篮球,真是个黄马褂。3. 高中生:他不务正业,整天只顾追星,真是个黄马褂。4. 大学生:他整天只知道玩乐,从不关心学业,真是个黄马褂。
故事起源
黄马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小说《西游记》中。小说中,有一位名叫黄袍怪的妖精,他整天穿着黄色的马褂,只知道游玩娱乐,不务正业。因此,后来人们就用“黄马褂”来形容那些不务正业的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穿着黄色的马褂,整天在马背上游玩娱乐,不务正业,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主要由“黄”、“马”、“褂”三个字组成。
详细解释
黄马褂是一个由“黄”、“马”、“褂”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黄”指的是黄色,表示富贵享乐;“马”指的是骑马,表示游玩娱乐;“褂”指的是长袍,表示富贵的服饰。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那些只知追求享乐、不务正业的人。
(0)
诗文中出现“黄马褂”的诗词

念奴娇.闻清五大臣遇刺感赋

车场如市一声雷,震破双双两耳。

面血洒将黄马褂,几点鲜红竞美。

药雨无灵,弹烟空掷,枉学屠龙技。

大索不得,莫是远飏去矣。

却惭荆聂遗踪,虚无劳躅,如汝差可喜。

碎魄零魂犹战栗,屋上骂声又起。

巡警汗喘,赏悬百万,秦法殊难持。

燕云莽荡,暗杀风潮未已。

(0)

聂将军歌

聂将军,名高天下闻。

虬髯虎眉面色赭,河朔将帅无人不爱君。

燕南忽报妖民起,白昼横刀走都市。

欲杀一龙二虎三百羊,是何鼠子乃敢尔?

将军令解大小团,公然张拳出相抵。

空拳冒刃口喃喃,炮声一到骈头死。

忽来总督文,戒汝贪功勋。

复传亲王令,责汝何暴横。

明晨太后诏,不许无理闹。

夕得相公书,问讯事何如?

皆言此团忠义民,志灭番鬼扶清人。

复言神拳斫不死,自天下降天之神。

国人争道天魔舞,将军墨墨泪如雨。

呼天欲诉天不闻,此身未知死谁手,又复死何所?

大沽昨报炮台失,诏令前军作前敌。

不闻他军来,但见聂字军旗入复出。

雷声肱肱起,起处无处觅。

一炮空中来,敌人对案不能食。

一炮足底轰,敌人绕床不得息。

朝飞弹雨红,暮卷枪云黑。

百马横冲刀雪色,周旋进退来来击。

黄龙旗下有此军,西人东人惊动色。

敌军方诧督战谁,中旨翻疑战不力。

此时众团民,方与将军雠。

阿师黄马褂,车前鸣八驺。

大兄翠雀翎,衣冠如沐猴。

亦有红灯照,巾帼赢兜鍪。

昨日拜赐金,满车高瓯窭。

京中大官来,神前同叩头。

懿旨五六行,许我为同仇。

奖我兴甲兵,勉我修戈矛。

将军顾轻我,将军知此不?

军中流言各哗噪,作官不如作贼好。

诸将窃语心胆寒,从贼容易从军难。

人人趋叩将军辕,不愿操兵愿打拳。

将军气涌遍传檄,从此杀敌先杀贼。

将军日午罢战归,红尘一骑乘风驰。

跪称将军出战时,闯门众多偻罗儿。

排墙击案拖旌旗,嘈嘈杂杂纷指挥。

将军之母将军妻,芒笼绳缚兼鞭笞。

驱迫泥行如犬鸡,此时生死未可知。

恐遭毒手不可迟,将军将军宜急追。

将军追贼正驰电,道旁一军路横贯。

齐声大呼聂军反,火光已射将军面。

将军左足方中箭,将军右臂几化弹。

是兵是贼纷莫辨,黄尘滚滚酣野战。

将军麾军方寸乱,将军部曲已云散。

将军仰天泣数行,众狂仇我谓我狂。

十年训练求自强,连珠之炮后门枪。

秃襟小袖氆氇装,藩身汉心庸何伤。

执此诬我谗口张,通天之罪死难偿,我何面目对我皇?

外有虎豹内豺狼,謷謷犬吠牙强梁,一身众敌何可当?

今日除死无可望,非战之罪乃天亡。

天苍苍,野茫茫,八里台,作战场。

赤日行空飞沙黄,今日被发归大荒。

左右搀扶出里疮,一弹掠肩血滂滂。

一弹洞胸胸流肠,将军危坐死不僵。

白衣素冠黑裲裆,几人泣送将军丧,从此津城无人防。

将军母,年八十,白发萧骚何处泣?

将军妻,是封君,其存其殁家莫闻。

麻衣草屦色憔悴,路人道是将军子。

欲将马革裹父尸,万骨如山堆战垒。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