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金口木舌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口才能力。当一个人的口才非常出色,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服他人时,可以说他“金口如簧”。相反,当一个人的口才非常差,说话拙劣、不善辞令时,可以说他“木舌如簧”。
- 例句
- 1. 他讲话真是金口木舌,能说会道,令人佩服。2. 她虽然是个演员,但是却金口木舌,不太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
- 基本含义
- 形容说话能力极佳或极差的人。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口才相关的成语,如“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等,来扩展对口才能力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年纪小,但是讲话却金口木舌,非常有说服力。2. 初中生:我在班上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因为我的口才金口木舌。3. 高中生:他的辩论技巧非常出众,每次辩论赛都能金口木舌地战胜对手。4. 大学生:虽然他在学术研究上很出色,但是他的演讲技巧却金口木舌,需要提高。
- 故事起源
- 关于金口木舌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这个成语的意义是通过对比金口和木舌的形象来形容一个人的口才能力。金口和木舌分别代表了口才出众和口才拙劣的两种极端情况。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金口木舌的形象与金色的嘴巴和木质的舌头联系起来,金色的嘴巴代表能言善辩,木质的舌头代表说话拙劣。通过这个形象,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金口木舌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名词的结构。
- 词语解释
- jīn kǒu mù shé ㄐㄧㄣ ㄎㄡˇ ㄇㄨˋ ㄕㄜˊ
金口木舌
汉 扬雄 《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 仲尼 乎? 仲尼 驾説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復驾其所説,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李轨 注:“金宝其口,木质其舌,传言如此,则是 仲尼 常在矣。” 汪荣宝 义疏:“使诸儒金口而木舌者,欲其宣扬圣人制作之义,亦如奋木鐸以警众也。”“金口木舌”原指木铎,古时施行政教时,奋木铎以振告万民。后借喻为宣扬圣人教导的话。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儒学》:“方领圆冠,金口木舌。”《太平广记》卷四四四引 唐 戴孚 《广异记·魏元忠》:“必谓明公有以见教,而乃金口木舌以相遇,殊不尽勤勤之意耶?”《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 宋 朱熹 集注:“木鐸,金口木舌,施政教时所振以警众者也。”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