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动)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构成]
偏正式:窜〔改
[例句]
窜改文章。(作谓语)
- 近义词
篡改、点窜、修改、编削、修削、删改、改削
- 英文翻译
1.alter; manipulate; tamper with; falsify
- 详细解释
◎ 窜改 cuàngǎi
[tamper with] 改动;删改
这账簿已被窜改
改易;改动。《新唐书·姦臣传上·许敬宗》:“及 敬宗 身为国史,窜改不平,专出己私。”《明史·袁炜传》:“﹝ 煒 ﹞与 阶 同总裁《承天大志》……诸学士呈稿, 煒 窜改殆尽,不以让 阶 。” 汪辟疆 《唐人小说·沉亚之<湘中怨解>按语》:“《异闻集》为 唐 人 陈翰 编集当世传奇志怪之文,而多所窜改。” 郭沫若 《雄鸡集·关于大规模收集民歌问题》:“书上有些比较可靠的民间歌谣,虽然不多,但很可贵。因为他是第一手的资料,纯粹的资料,不是经过窜改的。”
- 基本含义
- 指篡改、改动本来的内容。
- 使用场景
- 窜改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情境,如新闻报道中的信息篡改、历史文化中的事实篡改、学术研究中的数据篡改等。也可以用于形容个人或团体对他人言论或作品的恶意修改。
- 故事起源
- 窜改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在古代,文字的传播主要依靠手抄和刻印,容易被篡改。窜改成语的故事起源不太明确,但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在手抄和刻印过程中,可能会对原本的内容进行改动,以符合自己的观点或需求。
- 词语结构
- 窜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窜”和“改”。这两个字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准确地描述了对内容进行篡改或改动的行为。
- 例句
- 1. 他窜改了这篇文章的结论,以符合他的观点。2. 这个新闻报道被指控窜改了事实,失去了真实性。3. 历史上有一些人窜改了文献,以掩盖真相。
-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窜改”的技巧可以是联想记忆。可以将“窜改”与篡改文字的行为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在一本书上用刀子乱划乱改,窜改了书中的内容。
- 延伸学习
- 想要深入了解“窜改”这个成语,可以学习相关的历史事件、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了解窜改行为的影响和后果。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窜改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窜改了他朋友的涂鸦画,把画中的小狗改成了小猫。2.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在考试时不能窜改答案,要诚实守信。3. 初中生:这篇文章被指控窜改了历史事实,要重新修改。4. 高中生:新闻报道窜改了事实,引起了公众的质疑和批评。5. 大学生:学术界对数据窜改的行为持零容忍的态度,这是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