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和赞美一些能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事物,如“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的堤岸”、“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堤岸”。
- 例句
- 1. 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的堤岸,保护了人民的利益。2. 遵守交通规则是维护交通安全的堤岸。
- 基本含义
- 指河堤或海堤,比喻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事物。
- 基本解释
◎ 堤岸,堤坝 dī’àn,dībà
[dikes and dams] 堤和坝,泛指防水、挡水的建筑物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相关的成语,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守土有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珍惜环境,保护河流和堤岸。2. 初中生: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堤岸,我们要遵守法律。3. 高中生: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堤岸,我们要积极创新科技。4. 大学生: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的堤岸,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 故事起源
- 成语“堤岸”最早出现在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新传白马篇》中。故事中,白马是一匹非常宝贵的马,被人们奉为神圣的动物。有一次,白马在逃跑时,跑到了河边,看到河水泛滥,无法过河。就在这时,一位善良的村民看到了白马的困境,立即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水流,为白马构筑了一个堤岸,帮助白马顺利过河。后来,人们就用“堤岸”来比喻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事物。
- 英文翻译
1.embankment; brink; bunding; bank; bulkhead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善良的村民,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水流,为白马构筑堤岸,帮助白马顺利过河。
- 词语结构
- 堤岸是形容词+名词的结构。
- 详细解释
堤。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下马步堤岸,上船拜吾兄。” 宋 苏辙 《论黄河东流札子》:“又与本路监司同奏,乞随宜开导口地一带河漕,务令深阔,并修葺紧急堤岸。”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转移》:“天上地下,江水堤岸,连成一气,全是灰濛濛的。”参见“ 堤 ”。
隄岸:沿江河或海边防水的建筑物。 唐 柳宗元 《田家》诗之三:“蓼花被隄岸,陂水寒更渌。” 唐 元稹 《茅舍》诗:“边缘隄岸斜,詰屈簷楹枒。” 明 徐光启 《屯田疏稿·用水》:“隄岸者,以御水,使不入也。大则为 黄河 之帚,小则为江河之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