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疑兵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在某种情况下对事物产生怀疑,不能确定真相或实力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各种领域的情况,如在工作中对某个项目的进展产生怀疑,或者在学习中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产生怀疑等。
- 例句
- 1. 在面对未知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过于疑兵,而是要勇往直前。2. 做决策时,不能因为缺乏信息而疑兵,要通过调查和分析来确定。
- 基本含义
- 指对敌人的军情、军力等产生怀疑,没有确切的情报,不能确定对方的真正实力。
- 基本解释
◎ 疑兵 yíbīng
[troops deployed to mislead the enemy]为了虚张声势、迷惑敌人而布置的军队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军事术语和战略战术的知识,了解更多关于战争和军队的情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游戏中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他的实力让我疑兵。2. 初中生:老师讲解的数学题我理解不了,对答案产生了疑兵。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疑兵。4. 大学生:在实习工作中,我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产生了疑兵,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
- 故事起源
- 疑兵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四年》中。当时,齐国的公子纠率军队攻打晋国,晋国派出了一支军队应对。齐国的将领公孙纠观察到晋国军队的阵容整齐,旗帜鲜明,但是并没有发现敌军的主力。因此,公孙纠产生了对敌军实力的怀疑,认为敌军可能隐藏了更强大的兵力。最终,公孙纠没有进一步进攻,而是退兵回国。这个故事成为了疑兵这个成语的起源。
- 英文翻译
1.troops deployed to mislead the enemy; deceptive deployment of troops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疑兵的含义和故事起源联系在一起进行记忆。想象一个将领在战场上观察敌军,发现敌军阵容整齐但没有发现敌军主力的情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疑兵的含义和故事起源。
- 词语结构
- 疑兵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的军阵。《战国策·秦策三》:“二军争便之力不同,是以臣得设疑兵以待 韩 阵,专军并鋭,触 魏 之不意。”《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 临晋 ,而伏兵从 夏阳 以木罌缻渡军,袭 安邑 。”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益张旍旗,以疑敌者。”《晋书·吕光载记》:“ 龟兹王 帛纯 距 光 , 光 军其城南,五里为一营,深沟高垒,广设疑兵,以木为人,被之以甲,罗之垒上。”《三国演义》第五八回:“贼若来时,陈兵於甬道外,内虚立旌旗,以为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