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文章、作品或计划等缺乏认真、细致的处理过程。也可用于形容人在处理事情时草率、随意的态度。
- 例句
- 1. 他对这份报告只是草拟了一下,所以有些地方不够严谨。2. 这篇文章显然是草拟出来的,缺乏深度思考和细致打磨。
- 基本含义
- 指临时拼凑、随意草率地写作或创作。
- 基本解释
[释义]
(动)起草,初步设计。
[构成]
偏正式:草〔拟
[例句]
草拟了文件。(作谓语)草拟的提案供大家讨论。(作定语)
-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写作和创作相关的成语,如“草木皆兵”、“画龙点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昨天写作业的时候有点草拟,老师批评了我。2. 初中生:他的演讲稿明显是草拟的,没有经过仔细修改。3. 高中生:考试前一天他才开始草拟复习计划,所以没能达到预期的成绩。
- 故事起源
- 草拟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一》中,原文是“齐王草拟书,善书者曰:‘臣闻草拟之书,人主所以观臣之心也。’”意为齐王写了一份随意拼凑的书,有人告诉他:「我听说,草拟的书是君主观察臣子心意的方法。」从此,草拟一词逐渐被用来形容随意草率的写作或创作。
- 英文翻译
1.(起草; 初步设计) roughhew; draw up; draft; rough in [out]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草拟”想象成一个人匆忙地抓起一把草,随意地写了几个字,表示草率行事的态度。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 详细解释
◎ 草拟 cǎonǐ
[draft;prepare;draw up] 起草;初步拟出
草拟文件
起草;初步设计。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 南后 :国王已经听信了 屈原 的话,要和 齐国 重申和亲的盟约,已经叫你们在草拟国书了。”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二:“ 白大夫 正伏在桌子上在审视他亲自草拟的特种外科医院的计划。”
- 近义词
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