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水问的词语解释
水问的意思
拼音:shuǐ wèn    
基本解释

 《水问》是中国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水资源的大型纪录片。摄制组走进雪山、高原、沙漠和城市,用镜头记录下中国最缺水地区人们的生活,用事实引发人们对节水的思索。当下中国,在满足发展需求、满足生活欲望、追求文明进步的时候,如果我们对待水的态度、情感、观念和道德出了问题;如果我们缺乏面对水问题的反思、智慧、制度、想象和创造力,我们必将无路可走。

详细解释


 剧情概述

《水问》整部作品共360分钟,分为八集播出,分别从危机、饮水、生态、利用、分配、治理、节水、文明等八个方面回答有关水的问题。

《水问》在拍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一流水问题专家以及部分国际水问题专家的全力支持,他们对作品所揭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认为《水问》不仅能够起到唤醒民众资源危机意识的作用,也能够为政府决策、社会发展提供相当水准的资料参照。

《水问》也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转向现实题材创作的全新探索,制作周期长达两年。由于关注的是现实社会热点问题,摄制组面对来自创作手段和社会理解等各方面的困难,走遍大江南北,在雪山、高原、沙漠和城市,用镜头记录了中国最缺水地区人们的生活,展现了城市生活中的节水困境,批露了触目惊心的湖泊、河流污染调查结果,访问了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水问题专家,分析了水危机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推荐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用水管水理念,并试图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水和谐的发展道路。

分集介绍

第一集:一问,危机何时到来?

当我们潜入蓝藻丛生的滇池底部,我们要去寻找消失已久的栲栳鱼,要在湖底的淤泥中寻找到究竟什么污染了我们的湖水?当我们在海河岸边一次又一次见证了打井队寻找水源的失败经历时,我们想知道那些地下几百米的水究竟到哪里去了?

如果世界人均水资源是一满杯水的话,中国的人均水资源不过仅仅是一个杯底;而且由于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华北等人口聚集的地区,我们的人均水资源量甚至低于以色列、中东等地区;更何况到2020年中国的人口将接近15亿、我们的工业化、城市化正以世界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

危机不是即将到来,而是已经从四面八方悄悄开始。

第二集:二问,饮水能否安全?

那是一种美丽的水生植物,它比人类早几万年来到地球上,在生物学家眼里,它是一个环境是否存在生命的迹象——蓝藻: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江南水乡,它突然成为了万恶之源。“开宝马、喝脏水”是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吗?

喝上干净的水,这是人类最古老的生存愿望,这一愿望创造了许多奇迹:自来水的发明、城市的诞生……但是,在一个先天饮水条件有缺陷、经济发展不均衡,甚至快速工业化的国家,喝上干净的水,要面对种种复杂的困难,更何况自来水就一定干净吗?

在寻找洁净水的过程中,今天的人类既要克服自然障碍,又要克服文明障碍……

第三集:三问,生灵是否安宁?

在富裕的南方,几十万人,一夜之间就可能没有水喝;在淮河岸边,一场污水过后,所有河蟹养殖户彻底破产;在发展的北方,河流的生命几乎绝迹;长江的河道里,人们花费上百万元,只是为了寻找到一种名叫白鳍豚的水生鱼类;“太湖美”、“汾河清”这样的歌曲在全国的水污染地图面前显得滑稽、尴尬。从北到南,七大流域正在面临水污染危机崩溃的边缘。

水是宽容的,因为这种宽容才产生了生命,也因为这种宽容,它容纳了这个世界所有肮脏的东西。中国的工业文明发展浓缩了西方两百年的时间,作为代价,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也浓缩了西方两百年的污染史。利益驱动、制度缺失、道德沦丧,对比农耕文明,对比泰晤士河的治理,让中国的江河湖泊重新变清究竟什么最重要?

水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一面镜子,能够清晰的照出一个人、一个民族、全人类的道德与良心。

第四集:四问,江河如何安澜?

在青海民和县喇家村,我们可以看到几千年前的洪水为我们留下的惨痛记忆;而在开封城外几十公里外,悬在几百万人口上方的黄河,又让我们不断地思考洪水的出路。

在全球,每年死于江河洪灾的人数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死亡总人数的四分之三;而在中国,受北方黄河成为悬河影响和在南方受长江季节性洪水威胁的地域有全国一半的人口,流与堵、放与治,究竟能不能根治水患?中国目前的防洪工程几乎已到极限,放眼世界又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技术主义也好,自然主义也好,江河治理的背后都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精神,都配合着具体时期的发展要求,江河洪水治理的根本或许是对人水关系的再一次调整。

居安思危,回顾千年治水历程,解析水患症结,思考江河治理方略。

第五集:五问,水究竟属于谁?

每年夏天,在漳河两岸甚至会增派武警来保护水源;在河西走廊,黑河分水自古以来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在中东,甚至一桶水就可以换来一颗子弹……

水不够用,人们就会去抢水,当抢水危及到了生命,人们就会想办法去分水。无论是漳河两岸的省长们,还是湖北农民用水协会的代表们;无论是鄂尔多斯的企业家,还是西班牙的水法官,在谈判、博弈的过程当中逐渐明白:政府主导、市场调节、民主谈判、法制约束,最终不仅是在落实平等的水权,而且也是在落实平等的人权。不仅人与人、国与国之间要分水,而且人类与河流、与湖泊、与地下水之间也要分水,因为我们都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即将被分配的水是人类理性的一面镜子。

第六集:六问,大国水网有多远?

几千年前,秦始皇靠修建了郑国渠和灵渠,调配水资源,完成了一统中国的大业;十年前,沙特阿拉伯的王子希望把一座南极冰山运回缺水的国家,但是一过赤道,冰山就在大海里融化了……

到底可不可以把水从富足的地方搬运到缺水的地区呢?那些缺水的地区是不是已经接近缺水的底限?今天的调水和过去相比究竟有哪些不一样?调水究竟是大国的梦想,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调水应该是对贪婪的弥补,还是对贫穷的补偿呢?

新世纪之初,中国以小心谨慎的态度在编织一个充满梦想的水网。

第七集:七问,节水难在何处?

在城市里,拉动任何一个抽水马桶,宁夏缺水地区一家人一星期的生活用水就全部被冲到了下水道;在缺水的宁夏、甘肃,各个地区都在争上高耗水的工业项目;以节水技术、节水制度、节水道德闻名于世的以色列,人均水资源量竟然比我国许多地方都要多……水很贵,一瓶矿泉水的价格甚至比97号汽油还要贵两倍;水几乎无价,在炎热的夏天,奥运工地的工人们,一天要在水龙头下冲上三四回澡。

中国人并不缺乏节水的历史、节水的意识和节水的技术。坎儿井、北海团城这些古老的节水设施已经使用了几千年,那么我们缺什么呢?对一户农民、一个企业、一个地区而言,当节水比浪费水还花钱的时候,为什么要节水?对你的邻居、你的下游来讲,多用水仅仅是不道德的时候,为什么要节水?

节水不仅是我们面对生存危机不得已的选择,也是考验我们这个民族道德与制度建设能力的一次机会。

第八集:八问,水的答案在哪里?

黄河源头有千湖之县美誉的玛多要搬迁了,原因是没有水;太湖之滨的大款要搬走了,原因是水脏了;世界第四大淡水湖——咸海,已经消失了一半;我们儿时记忆中的河流几乎全部干枯了――我们的祖先是否想像过我们今天的遭遇?

人类的文明诞生在大河两岸,苏美尔人的崛起就是因为找到了与水和谐相处的方式;但是,苏美尔文明的消亡,也正是由于对水的利用过度。两百多年以前,人类发明了蒸汽机——一种利用水循环的机器,它推动着我们到达了今天的文明程度:我们生活在地球历史中最美好的时期,但是我们是不是忘记了水可以诞生文明,也可以毁灭文明?

面对水,如果我们不能够找到新的文明方式,我们还能在地球上走多远?

节水窍门

厨房用水:清洗炊具、餐具时,如果油污过重,可以先用纸擦去油污,然后进行冲洗……

个人清洁用水:收集为预热所放出的清水,用于清洗衣物……

洗衣用水:漂洗后的水,可以作为下次洗衣的洗涤用水,或用来擦地……

卫生间节水:将一个盛满水的饮料瓶放到马桶的水箱中,以减少冲水量……

其他用水:外出就餐,尽量少更换碟子,减少餐厅碟子的洗刷量,从而减少用水

水的信息

水,也有心情,你会相信么?

日本江本胜博士,通过试验,发现这个现象,通过水结晶,大家能够认识到“爱与感谢”的力量,换句话来说,是心灵给予万物的影响。

从1994年起,日本医学博士江本胜开始拍摄水结晶的照片,他将从世界各地采来的水样放入冰箱,在冰即将融化成水的临界点,用高速摄影技术留下了一张张水结晶的奇异面孔。事先看过"爱和感谢"字样的水形成了华美庄严的结晶,看到"浑蛋"之类伤人的字眼的水则混沌一片丑陋不堪,听到巴赫作品的水如同乐曲结晶成相互联结的奇妙结构,若是听到嘈杂愤怒的重金属音乐水结晶的效果则与骂它"浑蛋"类似……122幅水结晶照片,都在试图说明,天然水总能形成美丽的结晶。

而人工处理过的自来水和放置在电视、电脑、手机旁边的水都无法形成结晶。更有甚者,水对人类创造的语言、文字(包括日文、英文、法文、德文、中文等等)、图像都有所感应,水对善意的信号都报之以独具特色的美丽结晶,对恶意的诅咒则惊恐沮丧。水竟然具有复制、记忆、感受、传达信息的能力。

我们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是水,水占成人体重的60~70%。如果我们每天都怀着愉快的心情,友善的对待你周围的人和事,那么我们体内的水结晶也是美丽的,你也是健康美丽的!

同名书籍

书名:水问

作者:简媜

内容简介:《水问》为简媜第一本书,以清纯的少女心怀叙说大学校园内外的人生幻化,笔触自然且富创造意蕴。

《水问》共分六卷,始于《花诰》,终于《化音》。其中每卷以卷首语拈出主调,使整本书卷卷相续而合成总体,每一篇既是它自己的意义,也是全书的谜底。作者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清晰地记录往日心灵的史迹。《水问》也被作者称为是自己的"断代史"。

作者简介:简媜,宜兰县冬山人,1961年生,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专事写作。

简媜在大学时代即持续热衷于散文的创作,秉敏感好奇之心观察书本里外的世界,体会人情,接近自然,复能充分而广泛地以古典文学的膏泽英华为印证,出入于现实和理想之间,想象细致,思索绵密,于平常题目中抽取最动人的因素,遂编织为现代知识青年的文学锦绸,排除闲俗,肯定情愫。

编辑推荐: 简桢成功地将复杂的意绪表现得既有气势又不失节制;以女性的柔韧与灵动显示情感的饱满与张弛,其作品彰显了作者成熟的写作风格。

《水问》为简媜第一本书,以清纯的少女心怀叙说大学校园里外的人生幻化,笔触自然且富创造意蕴。作品中无不充满了简媜那青春生命的觉醒。

精彩试读(美丽的茧)

让世界拥有它的脚步,让我保有我的茧。当溃烂已极的心灵再不想做一丝一毫的思索时,就让我静静回到我的茧内,以回忆为睡榻,以悲哀为覆被,这是我唯一的美丽。

曾经,每一度春光惊讶着我赤热的心肠。怎么回事呀?它们开得多美!我没有忘记自己睁在花前的喜悦。大自然一花一草生长的韵律,教给我再生的秘密。像花朵对于季节的忠实,我听到杜鹃颤微微的倾诉。每一度春天之后,我更忠实于我所深爱的。

如今,仿佛春已缺席。突然想起,只是一阵冷寒在心里,三月春风似剪刀啊!

有时,把自己交给街道,交给电影院的椅子。那一晚,莫名其妙地去电影院,随便坐着,有人来赶;换了一张椅子,又有人来要;最后,乖乖掏出票看个仔细,摸黑去最角落的座位,这才是自己的。被注定了的,永远便是注定。突然了悟,一切耍强都是徒然,自己的空间早已安排好了,一出生便是千方百计要往那个空间推去,不管愿不愿意。乖乖随着安排,回到那个空间,告别缤纷的世界,告别我所深爱的,回到那个一度逃脱,以为再也不会回去的角落。当铁栅的声音落下,我晓得,我再也出不去。

我含笑地躺下,摊着偷回来的记忆,一一检点。也许,是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也许,很宿命地直觉到终要被遣回。当我进入那片缤纷的世界,便急着把人生的滋味一一尝遍,很认真,也很死心塌地。一衣一衫,都还有笑声,还有芳馨。我是要仔细收藏的,毕竟得来不易。在最贴心的衣袋里,有我最珍惜的名字,我仍要每天唤几次,感觉那一丝温暖。它们全曾真心真意待着我。如今在这方黑暗的角落,怀抱着它们入睡,已是我唯一能做的报答。

够了,我含笑地躺下,这些已够我做一个美丽的茧。

每天,总有一些声音在拉扯我,拉我离开心狱,再去找一个新的世界,一切重新再来。她们比我还珍惜我,她们千方百计要找那把锁解我的手铐脚镣,那把锁早已被我遗失。我甘愿自裁,也甘愿遗失。

对一个疲惫的人,所有的光明正大的话都像一个个彩色的泡沫。对一个薄弱的生命,又怎能命它去铸坚强的字句?如果死亡是唯一能做的,那么就任它的性子吧!这是慷慨。

强迫一只蛹去破茧,让它落在蜘蛛的网里,是否就是仁慈?

所有的鸟儿都以为把鱼举在空中是一种善举。

有时,很傻地暗示自己,去走同样的路,买一模一样的花,听熟悉的声音,遥望那扇窗,想象小小的灯还亮着,一衣一衫装扮自己,以为这样便可以回到那已逝去的世界,至少至少,闭上眼,感觉自己真的在缤纷之中。

如果,有醒不了的梦,我一定去做;

如果,有走不完的路,我一定去走;

如果,有变不了的爱,我一定去求。

如果,如果什么都没有,那就让我回到宿命的泥土!这二十年的美好,都是善意的谎言,我带着最美丽的那部分,一起化作春泥。

可是,连死也不是卑微的人所能大胆妄求的。时间像一个无聊的守狱者,不停地对我玩着黑白牌理。空间像一座大石磨,慢慢地磨,非得把人身上的血脂榨压竭尽,连最后一滴血水也滴下时,才肯利落地扔掉。世界能亘古地拥有不乱的步伐,自然有一套残忍的守则与过滤的方式。生活是一个刽子手,刀刃上没有明天。

面对临暮的黄昏,想着过去。一张张可爱的脸孔,一朵朵笑声……一分一秒年华……一些黎明,一些黑夜……一次无限温柔生的奥妙,一次无限狠毒死的要挟。被深爱过,也深爱过。认真地哭过,也认真地求生,认真地在爱。如今呢?……人世一遭,不是要来学认真地恨,而是要来领受我所该得的一份爱。在我活着的第二十个年头,我领受了这份赠礼,我多么兴奋地去解开漂亮的结,祈祷是美丽与高贵的礼物。当一对碰碎了的晶莹琉璃在我颤抖的手中,我能怎样?认真地流泪,然后呢?然后怎样?回到黑暗的空间,然后又怎样?认真地满足。

当铁栅的声音落下,我知道,我再也无法出去。

趁生命最后的余光,再仔仔细细检视一点一滴。把鲜明生动的日子装进,把熟悉的面孔,熟悉的一言一语装进,把生活的扉页,撕下那页最重最钟爱的,也一并装入,自己要一遍又一遍地再读。把自己也最后装入,甘心在二十岁,收拾一切灿烂的结束。把微笑还给昨天,把孤单还给自己。

让懂的人懂,

让不懂的人不懂;

让世界是世界,

我甘心是我的茧。

基本含义
形容人非常聪明,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
使用场景
水问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智慧和洞察力。可以用来表扬别人的聪明才智,也可以用来自嘲或讽刺自己聪明过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场合以及教育领域等多种场景。
故事起源
水问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但具体的故事起源已不可考。根据一些传说和解释,有人认为这个成语可能源于古代一个关于智慧的寓言故事,但具体故事内容已经失传。
词语结构
水问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的智慧如同水问,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核心。2. 她的洞察力真是了得,简直就像水问一样。3. 这个问题对于他来说太简单了,就像水问一样。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水问”这个词语的发音来记忆。想象自己是一滴水,能够流过任何障碍物,同时拥有洞察一切的智慧。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智慧、洞察力相关的成语,如“智勇双全”、“目光如炬”等,来扩大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的数学成绩非常好,他的智慧就像水问一样。2. 中学生:这个问题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水问。3. 大学生:她的洞察力真是了得,简直就像水问一样。
(0)
诗文中出现“水问”的诗词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0)

登泰山五首·其三

穷厓不可极,飞步凌烟虹。

危泉泻石道,空影垂云松。

千峰互攒簇,掩映青芙蓉。

高台倚巉削,倾侧临崆峒。

失足堕烟雾,碎骨颠崖中。

下愚竟难晓,摧折纷相从。

吾方坐日观,披云笑天风。

水问轩后,苍梧叫重瞳。

隐隐落天语,阊阖开玲珑。

去去勿复道,浊世将焉穷。

(0)

送李穆归淮南

扬州春草新年绿,未去先愁去不归。

水问君来早晚,老人偏畏过芳菲。

(0)

建溪行馆·其一

平兰落九峰,高馆旷西瞩。

鸟道挂残云,人烟散疏木。

浮岚蔼余景,明波荡空绿。

水问渔家,武林深几曲。

(0)

西园公清福图歌

此中有人人不识,半生清福世难匹。

出门不问阴与晴,两鬓蓬松常戴笠。

路行不问平与陂,两脚踉踾惟着屐。

彳亍岂畏行泥中,褰衣却似防荆棘。

茫茫天地大如许,尔状胡为偏局蹐。

共说前身是岁星,目光烱烱能射人。

便便腹中何所有,有物不合时人情。

相逢开口但长笑,如狂如醉如顽冥。

年过半百未为老,自叹避人胡不蚤。

徬徨四顾将何之,土木形骸殊潦倒。

岂从湘水问三闾,岂向商山寻四皓。

接舆荷蒉岂尔徒,易羖饭牛何足道。

有母有子且有孙,饘粥有田居有村。

独无朋友及兄弟,一形一影相盘桓。

无名无字并无姓,不衣不履亦不冠。

非儒非老复非佛,寤寐周孔怀玙璠。

有时焚香读内景,有时合掌皈空门。

好水好山时汗漫,渔人□泽耕让畔。

入群鸟兽皆不惊,爱憎何事犹相半。

人之君子人小人,呼马呼牛那可问。

此图一出满堂哄,亦知状貌非凡庸。

庙廊城市无此辈,烟霞丘壑时能容。

按图试去问老圃,老圃不识问老农。

溪边老渔拍掌问,戴笠着屐来何从。

春梦婆子却惊答,可是学士苏坡翁。

世人争欲问其状,暗中模索难为工。

清福古今只有两,是耶非耶将无同。

吁嗟乎,是耶非耶将无同,东坡老子西园公。

(0)

三潭印月迎翠轩联

最喜荷花环佛界;每量湖水问渔人。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