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嵬眼澒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观察能力和听觉敏锐度非常高。可以用于赞美某人在观察和感知方面的出色能力,也可以用于形容某种事物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听觉敏感度。
- 例句
- 1. 他的嵬眼澒耳,能够观察到细微之处。2. 她的嵬眼澒耳,听到了远处的声音。3. 这只猫嵬眼澒耳,能够看到很远的东西。
- 基本含义
- 形容眼睛和耳朵异常大,极其敏锐。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观察和听觉相关的成语,比如“目不转睛”、“聚精会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都能嵬眼澒耳,这样就能看到更多有趣的事物和听到更多美妙的声音。2. 初中生:他的嵬眼澒耳让他在考试中能够观察到题目中的细节,从而得到更好的成绩。3. 高中生:她的嵬眼澒耳使她能够听到老师讲课时的微小声音,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点。4. 大学生:他的嵬眼澒耳让他在实验室里能够观察到微小的变化,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 故事起源
- 嵬眼澒耳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纪世真闻》一书中。据说,明朝时有一个宫女叫周英,她的眼睛和耳朵异常大,能够观察到别人无法察觉到的事物,听到别人无法听到的声音。因此,人们就用“嵬眼澒耳”来形容具有非凡观察力和听觉敏锐度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的眼睛和耳朵异常大,能够观察到很远的事物和听到很远的声音。
- 词语结构
- 嵬眼澒耳由四个字组成,形容词+名词+形容词+名词。
- 词语解释
- wéi yǎn hòng ěr ㄨㄟˊ ㄧㄢˇ ㄏㄨㄥˋ ㄦˇ
嵬眼澒耳
亦作“ 嵬目鸿耳 ”。犹言动人观听。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虚明茫茫,嵬眼澒耳,可大客旅鐘鼓乐。” 明 瞿佑 《<剪灯新话>序》:“其事皆可喜可悲可惊可怪者。所惜笔路荒芜,词源浅狭,无嵬目鸿耳之论以发扬之耳。”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