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于野外纵火烧草。 南朝 陈 徐陵 《新亭送别应令》诗:“野燎村田黑,江秋岸荻黄。” 唐 卢纶 《和金吾裴将军使往河北宣慰因访张氏昆季旧居兼寄赵侍郎赵卿拜陵未回》:“古原收野燎,寒笛怨空邻。” 明 何景明 《秋思赋》:“野燎闃以无烟兮,嗟何草之不黄。”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野蛮、粗野、不受约束。
- 详细解释
- 野燎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野”表示野外、自然状态,而“燎”指的是燃烧。结合在一起,野燎形容人或事物野蛮、粗野、不受约束,没有受到教育或修养的人或事物。
- 使用场景
- 野燎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没有礼貌、没有教养、粗鲁无礼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野蛮的行为或事物。
- 故事起源
- 野燎一词最早出现在《淮南子·览冥训》一书中。据说,在古代,有一种叫做燎的野火,它燃烧起来非常猛烈,无法被人类所控制。因此,人们将那些没有受过教育、没有修养的人比喻为野燎,表示他们的行为和思维与野火一样猛烈、不受控制。
- 词语结构
- 成语“野燎”的结构是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这个年轻人从小在乡下长大,一直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所以他的举止非常野燎。2. 他的言行举止非常野燎,完全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野燎”与野火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野火燃烧起来非常猛烈,难以控制,而野燎形容的人或事物的行为也是如此,都是猛烈、不受控制的。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修养、教育相关的成语,如“文明”、“修身养性”等,以加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很野燎,老师常常批评他。2. 初中生:这个学生举止粗鲁,完全不懂得礼仪,真是太野燎了。3. 高中生:他的态度很野燎,总是不顾他人的感受,只顾自己。4. 大学生:这个人没有受过教育,举止非常野燎,完全不懂得与人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