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评论文章或书籍时,用来指代内容浅薄的作品。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知识或见识浅薄。
- 例句
- 1. 这本书虽然字数很多,但内容却飞薄无味,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2. 这篇文章的观点太飞薄了,没有经过深入思考。
- 基本含义
- 形容文章或书籍的内容浅薄,不具备深度和内涵。
- 基本解释
飞腾荡薄。《文选·郭璞<江赋>》:“骇浪暴洒,惊波飞薄。” 李善 注:“飞薄,飞腾荡薄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陆机的《文赋》,了解他对赋的创作和评论的观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本故事书太飞薄了,里面的故事太简单了,我看完就忘了。2. 初中生:这本科普书写得太飞薄了,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解释清楚。3. 高中生:这篇作文的内容太飞薄了,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4. 大学生:这本学术论文的研究内容太飞薄了,没有提供有力的证据和深入的分析。
- 故事起源
- 飞薄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代陆机的《文赋》中。陆机是南朝梁代的文学家,他在《文赋》中对赋的创作进行了论述和评论,其中提到了“飞薄”。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本书在空中飞翔,但它的内容非常浅薄,像一片薄云一样,没有深度和内涵。
- 词语结构
- 飞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其中“飞”是形容词,表示疏浅、轻浮的意思;“薄”是形容词,表示浅薄的意思。
- 详细解释
- 飞薄一词出自南朝梁代陆机的《文赋》:“凡赋之作,或飞薄,或深峻。飞薄者,言辞疏浅,意义不深。”意思是指文章或书籍的内容贫乏,缺乏深度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