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犯罪者及其家属没入官府服役,并编入特殊户籍,称官户。《隋书·麦铁杖传》:“ 陈 太建 中,﹝ 麦铁杖 ﹞结聚为羣盗, 广州 刺史 欧阳頠 俘之以献,没为官户,配执御伞。”《唐律疏义·名例·官户部曲》:“官户隶属司农,州县元无户贯。”
(2). 金 代为官奴婢的一种,身分较 唐 代官户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金 朝官奴婢中,原为平民籍没入官的,隶属宫籍,称监户。原为奴婢入官府的,隶太府监,称官户。”
(3).官员的家属及后裔。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童贯 平 方 寇时,受富民献遗。文臣曰‘上书可采’,武臣曰‘军前有劳’,并补官,仍许磨勘,封赠为官户。”《宋史·高宗纪八》:“﹝秋﹞辛亥,詔诸州守贰考各县丁籍,依年格收除;民间市物,官户、势家与编氓均科。”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官员家属和他们的后代,都叫官户。形势户和官户享有免役特权。”
- 基本含义
- 指官员家庭、官员的家人。也指官员家中的门户。
- 详细解释
- 官户一词源于古代中国,官员家庭在社会地位上享有特殊地位。官员的家人不仅享受官员的荣誉和特权,还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官户也指官员家中的门户,象征着官员家庭的地位和权力。
- 使用场景
- 官户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官员家庭的特殊地位和特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家庭的地位和权势。同时,官户也可以用来指代一个家庭的门户或者家庭成员。
- 故事起源
- 官户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官员的家庭地位非常重要,他们的家人享受特殊待遇,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官员的家庭被称为官户。
- 词语结构
- 官户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 1. 他出身官户,从小就享受着特权和荣誉。2. 这个家庭的官户地位非常高,他们的家人都在政府部门工作。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官户这个成语与官员家庭的特殊地位和权力联系起来,形象地理解它的含义。另外,可以通过构造例句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官员家庭的文化和传统,可以对官户这个成语的含义有更深入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的门牌号是888,真像一个官户。2. 初中生:他的爸爸是市长,家里可算得上一个官户。3. 高中生:官员的家庭地位很高,他们的家人也被称为官户。4. 大学生:官员的家庭享受特权和荣誉,他们的家人属于官户。5. 成年人:这个家庭有着官员的地位和权力,他们是一个官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