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30日(农历四月初三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诬饰的词语解释
诬饰的意思
拼音:wū shì    注音:ㄨ ㄕㄧˋ
使用场景
诬饰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批评某人故意歪曲事实,虚构事物的行为。它可以用来形容政治宣传中的虚假宣传,新闻报道中的偏见或不实报道,以及人际关系中的谎言和虚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诬饰来描述某人故意夸大自己的成就或掩盖自己的缺点。
例句
1. 他为了获得更高的评价,诬饰了自己的工作成果。2. 这篇报道完全是诬饰事实,不值得相信。3. 她总是喜欢诬饰自己的过去,给人一种虚假的印象。
基本含义
指故意歪曲事实,虚构事物的真相。
基本解释

虚妄粉饰,虚假不实。《资治通鉴·汉王莽天凤三年》:“﹝ 莽 ﹞曰:‘夫地有动有震,震者有害,动者不害。《春秋》记地震,《易·繫》坤动;动静辟翕,万物生焉。’其好自诬饰,皆此类也。” 明 李贽 《与方訒庵书》:“则天地日月昭鉴吾兄,名位不期高而自高,子孙不期盛而自盛矣,非诬饰之词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妇女·假昙阳》:“然和同三教,力摈旁门,语俱具 弇州 侍中,初非诬饰也。”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夸大其词”、“歪曲事实”等,以扩展你的词汇量和对汉语表达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不被责怪,诬饰了自己的错误。2. 初中生:这个政治家经常利用媒体来诬饰对手。3. 高中生:这篇新闻报道明显是诬饰事实,有失公正。4. 大学生:他为了获得奖学金,诬饰了自己的学术成就。
故事起源
关于诬饰这个成语的起源,没有特定的故事或传说。它是一个常用的成语,随着语言的发展和使用而形成的。
记忆技巧
要记忆诬饰这个成语,可以将其拆解成两个部分。首先,记住“诬”字的意思是诬告、诋毁;然后,记住“饰”字的意思是掩饰、伪装。将这两个意思结合起来,就能理解诬饰的含义是故意歪曲事实,虚构事物的真相。
词语结构
诬饰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诬”意为诬告、诋毁,而“饰”意为掩饰、伪装。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成语。
详细解释
诬饰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诬”意为诬告、诋毁,而“饰”意为掩饰、伪装。诬饰的基本含义是指故意歪曲事实,虚构事物的真相。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故意夸大或混淆事实,以达到某种目的。
(0)
诗文中出现“诬饰”的诗词

宋璟开元初璟入相广州吏民为璟立遗爱碑璟上言在州无异迹请敕禁之于是他州皆不敢立

丰碑镌实,骏庸则书。末世浇浇,崇诬饰虚。

卓哉广平,高标崔如。不以光宠,成彼谄谀。

(0)

天宁寺塔歌

般若寺中紫光起,普六茹坚作天子。

一囊舍利何方来,九州学校同时毁。

幽州古塔雄岧峣,二十七丈高复高。

传闻石函乍安置,碣石山根恒动摇。

开山龙象鞭神力,狮座居然镇鳌极。

想当工匠执役时,邪许声中苦长日。

开皇缔造几太平,身崇俭啬宽徭征。

如何天性不悦学,独言释氏裁儒生。

佛书谶纬增诬饰,鬼仙禽兽俱荒忽。

《高僧传》里续奇闻,三十三枚剃头出。

塔铃万个摇丁当,大野风沙折白杨。

迷楼萤火弥山谷,不放阿傩舍利光。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