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节错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犯错误或者犯错之后,能够及时意识到错误并主动改正的品质。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有自我反省和自我修正的能力,也可以用来鼓励他人要勇于承认错误并积极改正。
- 例句
- 1. 他是一个懂得节错的人,每次犯错都能及时反省并改正。2. 我们应该学会节错,不断提高自己的品质和能力。
- 基本含义
- 指纠正错误,改正过失。
- 基本解释
树木根节盘错。喻事情复杂。 明 唐顺之 《<江阴县新志>序》:“凡志中所载田赋、徭役、户口、食货、謡俗、水利、防江、治盗之源委本末,节错丝棼,盖皆君之所尝蚤夜尽心焉者。”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纠正错误、改正过失相关的成语,如“改过自新”、“洗心革面”等,以丰富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发现自己的作业有错别字,立刻节错改正。2. 初中生:我在考试中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但我很快意识到并节错了。3. 高中生:我意识到自己之前对某个问题的理解有误,所以我开始节错并重新学习相关知识。4. 大学生:大家都会犯错,关键是能够节错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上是关于成语“节错”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 故事起源
- 《战国策·齐策二》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大臣,他非常重视纠正自己的错误。有一次,他在宴会上喝醉了酒,对一个宾客说了一些冒犯的话。第二天,孟尝君酒醒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立即找到那位宾客,诚恳地向他道歉并纠正了自己的过失。这个故事传扬开来,人们便用“节错”来形容孟尝君纠正错误的品质。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节错”与孟尝君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孟尝君在宴会上喝醉后,第二天酒醒后立即找到宾客道歉并纠正错误的情景,以此记忆成语的含义和故事起源。
- 词语结构
- 节错属于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节错一词由“节”和“错”两个字组成。“节”指限制、约束,“错”指错误、过失。节错的含义是纠正错误、改正过失,表示对自己的失误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