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凶徒一词常用于描述犯罪活动中的罪犯,也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行为或性格十分凶恶残暴。
- 例句
- 1. 这个城市的治安不好,经常有凶徒作案。2. 这位凶徒犯下了多起恶性犯罪,被警方追捕。
- 基本含义
- 指凶恶的人,指行凶犯罪的人。
- 基本解释
恶人;坏人。 南朝 梁 任昉 《进梁公爵为王诏》:“本朝危切, 樊邓 遐远,凶徒盘据,水陆相望。”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旧物森犹在,凶徒恶未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 理儒 道:‘那不是甚么少爷师爷,是两个闹事伤人的凶徒。’”
凶恶的暴徒。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凡厥兇徒,谁不歼扑。” 唐 柳宗元 《古东门行》诗:“兇徒侧耳潜愜心,悍臣破胆皆杜口。”《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 徐爷 在 徐 家生长,已熟知这班兇徒杀人劫财,非止一事。” 清 张维屏 《三将军歌》:“兇徒蠭拥向公扑,短兵相接乱刀落。”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犯罪有关的成语,如凶手、恶人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警察叔叔抓住了凶徒,保护了我们的安全。2. 初中生:凶徒在黑暗中潜伏,等待着下一次犯罪机会。3. 高中生:这个小说的主人公经历了无数凶徒的追杀,最终战胜了邪恶。4. 大学生:社会需要加强对凶徒的打击,维护公共安全。通过以上学习指南,你可以全面了解凶徒这个成语的含义、起源和使用场景,同时也可以通过记忆技巧帮助记忆。延伸学习可以扩展你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故事起源
- 凶徒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公孙述传》中。公孙述是汉朝末年的一位权臣,他残暴暴虐,行凶犯罪,被人们称为凶徒。后来,凶徒一词逐渐流传开来,成为描述凶恶罪犯的常用词语。
- 英文翻译
1.villain; murderer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凶徒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凶恶的人正在行凶犯罪的场景,将这个形象与凶徒这个词语关联起来,有助于记忆。
- 词语结构
- 凶徒是由形容词和名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凶修饰名词徒。
- 详细解释
- 凶徒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凶指凶恶、残暴,徒指人。凶徒一词形象地描述了行凶犯罪的人的特点。
- 近义词
暴徒、恶人、恶徒、歹徒、坏人、奸人、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