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士大夫的风度。《南史·江夷传》:“稍歷军校,容表有士风。”
(2).士大夫的风气。 唐 白居易 《祭中书韦相公文》:“惟公世禄官业,家行士风,茂学清词,冲襟弘度。”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晏元献》:“《西清诗话》云:‘ 元献 初罢政事,守 亳社 ,每嘆士风彫落。’” 明 黄绾 《明道编》卷四:“使官箴日败,风俗日坏;使君子无以自立,良善无以安生,生民日困而莫之救。士风之弊,政化之蠹,莫甚於此。”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粤稽古昔,其设科拔擢,亦有制定章程,第名实不符,士风日下。”
- 基本含义
- 指士人的风度和品质。
- 详细解释
- 士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士人的风度和品质。士人是古代中国社会中的一种特殊身份,他们通常是受过良好教育、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士风强调的是士人应具备的品质和行为准则,包括忠诚、正直、谦虚、礼貌、勇敢等。士风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价值观念,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 使用场景
- 士风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品质和行为准则。在现代社会中,士风可以用来形容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用来指代一个组织或机构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
- 故事起源
- 士风这个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君子之风和士人的道德修养。士风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古代中国社会中士人的风度和品质。
- 词语结构
- 士风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士”指士人,即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风”表示风度和品质。
-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彬彬有礼,真是一位典型的士风之士。2. 这个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士风,注重道德教育和品格培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个士人穿着古代的服饰,风度翩翩地走在风中,展现出高尚的品质和风度。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儒家文化和士人的道德修养。了解更多关于儒家思想和古代中国社会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士风这个概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学习士风,做一个有礼貌、正直的人。2. 初中生: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士风,要求我们要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3. 高中生:士风是我们学校的重要特色,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风度和品质。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展现出高尚的士风,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