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社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行业规定等对物品或事物的保护和管理。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处理事物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和规则。
- 例句
- 1. 在这个社会上,有物有则是我们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2. 这个行业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有物有则,不容违背。3.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有物有则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基石。
- 基本含义
- 指物品有价值,就有其规则或法则。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有法可依,有则可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等,加深对规则和法则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每个人都知道,有物有则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学习用品。2. 初中生:我觉得有物有则不仅适用于学习,也适用于社会生活。3. 高中生:在考试中,我们要遵守考场纪律,有物有则才能保证公平竞争。4. 大学生:大学里有许多规章制度,有物有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对你有所帮助!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魏策一》。据传,魏国有一个叫魏斯的人,他是魏国的一位贤士,非常重视物品的价值和规则。有一次,魏斯发现了一块珍贵的玉石,他立即将其上交给国家,称其为“有物有则”,意思是物品有价值就应该有相应的规则来保护和管理。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的每个字进行拆分记忆,理解其含义:有、物、有、则,通过理解和记忆每个字的意义,帮助记忆整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有物”表示物品有价值,而“有则”表示应该有相应的规则。
- 词语解释
- yǒu wù yǒu zé ㄧㄡˇ ㄨˋ ㄧㄡˇ ㄗㄜˊ
有物有则(有物有則)
谓天地间凡事物皆有其法则、规律。《诗·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毛 传:“物,事;法,则。” 朱熹 集传:“言天生众民,有是物必有是则。” 宋 陈郁 《话腴》:“木实之蠹者,必不沙烂……瓜至甘而不蠧者,以其沙也。有物有则,若可穷矣。”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