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酒器名。《太平御览》卷四九七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酒诲》:“ 荆州 牧 刘表 ,跨有南土,子弟骄贵,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升,仲受六升,季受五升。”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谁与此翁相暖热,赖有平生伯雅。” 金 元好问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为韵赋》之六:“郑重伯雅生,藉汝聊吐气。”参阅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
- 基本含义
- 指言辞文雅,表达得体,文风高雅。
- 详细解释
- 伯雅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伯”指高贵、尊贵,表示言辞高尚,不俗;“雅”指文雅、深邃,表示言辞优美、得体。因此,伯雅形容的是言语文辞高雅、表达得体的风格。
- 使用场景
- 伯雅常用于形容文章、演讲或言辞方面,表示对作者或演讲者的赞赏和认可。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谈吐举止,表示其言语优美、文雅得体。
- 故事起源
- 伯雅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言辞的优美和得体,认为通过文雅的言辞可以展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教养。因此,伯雅成为了形容文辞高尚的一个常用词语。
- 词语结构
- 伯雅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例句
- 1. 他的演讲非常伯雅,令人印象深刻。2. 这篇文章写得很伯雅,读起来非常舒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伯雅”与“高雅”的发音相联想来记忆,因为伯雅的意思就是高雅的表达方式。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文学、修辞相关的成语,例如“文韬武略”、“辞章有礼”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讲课真伯雅,我听得很开心。2. 初中生:他的写作风格很伯雅,每次读他的文章都觉得受到了启发。3. 高中生:在课堂上,学霸们的回答总是伯雅,充满了智慧和思考。4. 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我们应该追求伯雅的表达,以展现我们的学术素养。5. 成人:在工作场合,我们要注意用伯雅的言辞与同事进行交流,以保持良好的沟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