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将财物等施舍给僧人。 宋 苏辙 《将游金山寄元长老》诗:“麤砂施佛佛欣受,怪石供僧僧不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僧三世报》:“ 东朗 往 花山 求见 月律 师懺悔,师为礼水懺,且令以三十金供僧。”
- 基本含义
- 供养僧人,为僧人提供食物、衣物等生活必需品。
- 详细解释
- 供僧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供指供养,僧指僧人。供僧的含义是为僧人提供食物、衣物等生活必需品,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 使用场景
- 供僧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对僧人的慷慨支持和供养。它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对宗教事业的贡献,也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对需要帮助的人的慷慨援助。
- 故事起源
- 供僧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佛教文化。在古代,人们认为供养僧人是一种积德行善的方式,可以带来福报和祝福。因此,供僧成为了一个象征慈善和善行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供僧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供为动词,表示为僧人提供物资,僧为宾语,表示接受供养的对象。
- 例句
- 1. 他经常供僧,以表达他对佛教的信仰和敬意。2. 这个寺庙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供僧,帮助僧人维持日常生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供”字与“养”字结合起来记忆这个成语。供养是一个常用词汇,意味着提供食物、衣物等生活必需品,而僧人则是接受供养的对象。将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成语“供僧”。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佛教文化和僧人的生活,以及其他与慈善和善行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个月都会拿一部分零花钱供僧,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2. 初中生: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供僧活动,大家一起捐款为寺庙的僧人提供生活用品。3. 高中生:我计划参加一个志愿者项目,去一个偏远地区的寺庙供僧,帮助那里的僧人改善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