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凝正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举止,赞美其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领导者、学者、公务员等在面对挑战时表现出的坚定和端正。
- 例句
- 1. 他凝正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尊重。2. 面对诱惑,他始终能够保持凝正的品德。3. 这位领导者在困难时期展现出了凝正的领导风范。
- 基本含义
- 形容态度坚定,言行端正,不偏不倚。
- 基本解释
稳重端庄。 南朝 梁 沉约 《封授临川等五王诏》:“ 伟 体韵淹穆,神寓凝正。”《北齐书·赵郡王琛清河王岳传赞》:“ 赵郡 英伟,风范凝正。”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和价值观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凝正的态度对待学习,不偷懒。2. 初中生:面对考试的诱惑,我们应该保持凝正的心态,不作弊。3. 高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们要以凝正的品德树立榜样。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们要保持凝正的行为,不参与违法活动。
- 故事起源
- 凝正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可以通过成语的字义来推测,它可能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儒家思想中,强调个人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主张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要保持正直和端正的态度和行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凝正与坚定端正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时,仍然保持坚定的立场和端正的行为,这就是凝正。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凝和正,其中凝为动词,正为形容词。
- 详细解释
- 凝正是由动词“凝”和形容词“正”组成的成语。凝指凝聚、集中,正指正直、端正。凝正形容一个人的态度坚定,言行端正,不偏不倚,不受外界干扰。它强调一个人在面对困难、诱惑或考验时,能够保持正确的立场和正确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