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散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工作、学习或生活中的人们不守纪律、不遵守规定的行为。例如,可以用来形容员工工作不认真、不按时完成任务,或学生上课不专心、不遵守纪律等情况。
- 例句
- 1. 他的工作态度很散带,总是拖延任务。2. 这个学生上课时散带,经常不专心听讲。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的行为举止懒散,不守纪律。
- 基本解释
丧服散垂于腰的麻带。《礼记·杂记上》:“大功以上散带。” 孔颖达 疏:“大功以上,散此带垂,不忍即成之,至成服,乃绞。”
衣带松散。《晋书·王徽之传》:“性卓犖不羈,为大司马 桓温 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散带相关的成语,例如散漫、松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书包总是散带着,书都掉出来了。2. 初中生:班级纪律不严,很多同学散带上课。3. 高中生:考试前几天大家都开始散带作业,没有好好复习。4. 大学生:有些学生上课散带,老师都不愿意点名了。
- 故事起源
- 散带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场。古代官员们常常佩戴腰带,这个腰带是他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古代,官员们要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不得有任何懈怠和懒散的行为。因此,官员们佩戴腰带时必须系得整齐,不能松散。如果一个官员的腰带散了,就意味着他不守纪律、不遵守规定,会被视为不称职。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散带这个成语与佩戴腰带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的腰带散开,代表他的行为懒散、不守纪律。
- 词语结构
- 散带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 详细解释
- 散带这个成语中的“散”指的是松散、不整齐,而“带”则代表着腰带。散带形容人们的行为懒散,不守纪律,不遵守规定的样子。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们不守纪律、不按规定行事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