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多言一词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太多,有时候带有贬义。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形容一个人喜欢唠叨、爱说闲话等。
- 例句
- 1. 小明上课老是多言,老师都被他的唠叨弄得心烦意乱。2. 他虽然多言,但是说的都是一些有见地的观点。
- 反义词
沉默、寡言
- 基本含义
- 多说话或多发表意见
- 基本解释
(1).犹言好讲闲话;多说。《诗·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 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世 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 阎乐 曰:‘臣受命於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兵进。 二世 自杀。” 宋 王安石 《不诂自明》:“ 仓頡 造书,不詁自明。于乎多言,只误后生。” 明 陈子龙 《病鹦鹉》诗:“多言老更甚,解梦病增疑。”《儒林外史》第二四回:“ 石老鼠 听见这话,方才不敢多言了。”
(2).犹常说。《朱子语类》卷八:“人多言为事所夺,有妨讲学。此为不能使舡,嫌溪曲者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说话有关的成语,如多嘴、多言多语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班上最多言的同学,老师说他像个小喇叭。2. 初中生:这个学生上课总是多言,老师都忍不住要提醒他注意听讲。3. 高中生:他在班级里是一个多言的人,但是他的观点很有见地,大家都愿意听他说。
- 故事起源
- 多言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策·赵策三》中,该篇记载了赵国的一位名叫李悝的人。李悝为人喜欢多说话,尤其是对于国家政事有很多的见解和意见。有一次,李悝上朝参与政治讨论,他的言辞过多,引起了其他官员的不满。于是,有人对他说:“你的话太多了,就像在水中用力搅拌一样,会把水弄浑。”从此以后,“多言”一词就被用来形容说话太多的人。
- 英文翻译
1.【医】 garrulity; loquacity; polyphrasia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嘴巴很大,说话多,不停地发表意见和观点。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 详细解释
- 指一个人言辞多,喜欢多说话或多发表意见。形容说话多,嘴巴碎。
- 近义词
饶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