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道德操守纯正,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品质优良,值得称赞。
- 例句
- 1. 他的品德高尚,真是蒿艾之人。2. 这家公司一直以来都坚持诚信经营,是一家蒿艾之企业。
- 基本含义
- 比喻品德高尚,道德操守纯正。
- 基本解释
(1).即艾蒿。一种野生的草。泛指野草。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南史·恩倖传·纪僧真》:“ 僧真 梦蒿艾生满江,惊而白之。” 清 方文 《穷冬六咏·无薪》:“依人斩蒿艾,无处拾柴荆。”
(2).指草野。亦指草野之士。《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採兰,并收蒿艾。是以 皋陶 振褐,不仁者远。”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汝落蒿艾间,几时復能飞。” 章炳麟 《秦献记》:“其穷而在蒿艾,与外吏无朝籍,烂然有文采论籑者,三川有 成公生 ,与 黄公 同时。”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和品德标准,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良草美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班长,经常帮助同学们,是一个蒿艾之人。2. 初中生:老师对他的品德非常赞赏,称他为学校的蒿艾之才。3. 高中生:他一直秉持着高尚的品德,是我们学校的蒿艾之星。4. 大学生:作为学生干部,他一直以身作则,成为了同学们心中的蒿艾之榜样。
- 故事起源
-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的令尹子房在任职期间,以清廉正直、公正无私的品德,深受人们的敬仰。有一天,子房在官道上发现一棵蒿草,便立即下车细心查看,发现上面有虫子,便亲自动手将虫子摘除,然后仔细擦拭干净,最后将蒿草放回原处。这一幕被路过的人看到后,无不为子房的品德所感动,纷纷传扬。从此,蒿草成为了品德高尚的象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蒿艾与高尚的品德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图像,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语+像+蒿艾
- 详细解释
- 蒿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草本植物,有时被用来指代普通草木。成语“蒿艾”源自《周礼·春官宗伯》:“蒿即蒿艾,艾即艾草;蒿草无香,艾草有香。”这里的蒿艾比喻人的品德,意味着人应该像艾草一样,有一种纯正的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操守,而不是像蒿草一样普通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