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文历的词语解释
文历的意思
拼音:wén lì    注音:ㄨㄣˊ ㄌㄧˋ
基本解释

见“ 文历 ”。
亦作“ 文歷 ”。帐册之类。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其增造减工,糙恶生弊,走弄文历,支用自由,当职官吏,固宜黜罚。”《元典章·圣政二·救灾荒》:“经过军马,亦不得强行取要。社长明置文历,如欲聚众收顿,或各家顿放,听从民便。”《元典章·兵部三·起马置历挨次》:“止有走递铺马歷一扇,别无差拨小铺马文歷。”《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元年》:“应今后文武知州军、诸路釐务、总管、副总管、鈐辖、都监见辞,并令上殿,批入料钱文歷。”

基本含义
指古代文人的历法知识,也泛指文化、学问。
详细解释
文历一词源自古代,最初指的是古代文人必备的历法知识,包括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学问。后来,文历逐渐演变为指代文化、学问的广义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多用于表达古代文人的学识修养。
使用场景
文历一词较为古老,使用频率较低。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描述古代文人的修养、学问水平等方面使用。例如,可以用于赞美某个人有着博学多才的学识,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个人对文化、学问有着深刻的理解。
故事起源
文历一词的起源并无特定的故事。它最初是指古代文人的历法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指代文化、学问的广义词语。
词语结构
文历属于双音节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的文历非常深厚,对于古代文化的研究非常精通。2. 这位学者在历史、文学等方面的文历都非常广博。
记忆技巧
可以将文历词语与文化、历史等相关的学科联系起来,加深对其含义的记忆。同时,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古代文献、历史书籍等,了解古代文人的学问修养,进一步加深对文历的理解。
延伸学习
如果对文历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古代历法、天文学等相关知识,了解古代文人的学识修养。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文化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学习文历,因为我对历史和文化很感兴趣。2. 初中生:老师说要加强对文历的学习,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3. 高中生:作为文科生,我们需要掌握扎实的文历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希望能够深入研究文历,探索古代文人的学问修养。5. 成年人: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文学研究者,但我对文历的理解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0)
诗文中出现“文历”的诗词

除夕奉和少宰柴墟先生韵

不用桃符写户厅,尧文历纪忽周星。

中庭残雪初消白,明日群芳渐放青。

爆竹满衢传煏煿,歌钟何处送东丁。

太平景象留都好,唤起年来醉梦醒。

(0)

腊月癸亥立春喜晴三首·其三

霖潦相仍几浃旬,和风丽日逗香春。

龙精戒旦阳交泰,天子崇文历换新。

槛外柳高金缕弱,庭前草短翠茸匀。

老夫还怕馀寒在,煖耳难除白氎巾。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