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选拔任用。《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 孔 传:“畴,谁。庸,用也。谁能咸熙庶绩,顺是事者,将登用之。” 晋 应贞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登庸以德,明试以功。” 唐 唐彦谦 《留别》诗之三:“登庸趋俊乂,厕用野无遗。” 明 方孝孺 《袁安卧雪图赞》:“登庸三朝,作社稷臣。”
(2).指登帝位。 汉 扬雄 《剧秦美新》:“臣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作民父母,为天下主。”《宋书·傅亮传》:“ 高祖 登庸之始,文笔皆是记室参军 滕演 。”《北史·高隆之传》:“又帝未登庸日, 隆之 意常侮帝。”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臣伏愿登庸御宇,早继高皇。”
(3).指科举考试应考中选。 明 徐霖 《绣襦记·父子萍逢》:“领父命 长安 科试,幸登庸占榜魁。”
- 基本含义
- 指君主登上王位,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 详细解释
- 登庸是一个古代政治词汇,用来描述君主登上王位,成为国家的统治者。这个成语中的“登”指登上,而“登上”意味着达到某个高位,成为统治者。而“登上王位”则代表着君主开始执掌国家的政权。
- 使用场景
- 登庸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君主登上王位,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领导者或者统治者上位的情况。它可以用在历史文学、政治讨论、演讲或者写作中。
- 故事起源
- 登庸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中,记载了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寿梦登上王位的故事。寿梦是吴国的一个大臣,他在一场梦中得到神灵的指示,表示他将成为吴国的国君。寿梦告诉了国王这个梦,国王非常害怕,因为他担心寿梦会夺取他的王位。然而,寿梦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是继续忠诚地为国王服务。最终,国王死后,寿梦成为了吴国的国君,实现了他的梦想。
- 词语结构
- 成语“登庸”的结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
- 例句
- 1. 历史上有很多君主通过登庸来掌握国家的权力。2. 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登庸成为了公司的总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成语“登庸”:1. 将“登”字与“上”字联系起来,想象君主登上王位的场景。2. 将“庸”字与“统”字联系起来,想象君主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历史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君主制度、封建制度以及各个朝代的历史。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能够登庸成为班级的班长。2. 初中生:他努力学习,将来有可能登庸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3. 高中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他成功登庸成为了学校的学生会主席。4. 大学生:他的才华和努力使他有机会登庸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