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有胸怀宽广,能够容纳各种人和事,不计较小节的情况。可以用于赞扬一个人的宽容心胸或者形容一个人的胸怀狭窄,无法容纳他人。
- 例句
- 1. 他的心胸如放生池,宽广得能容纳所有人的过错。2. 她的胸怀狭窄,完全不像一个放生池。
- 基本含义
- 放生池是指供养生物的地方,也可比喻宽容、宽大的心胸。
- 基本解释
购买水族,畜养于池,禁止捕杀,其池称“放生池”。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太平公主 於京西市掘池,赎水族之生者置其中,谓之放生池。”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 梁武帝 崇奉释氏,置放生池,谓之长命洲。” 清 金农 《海会寺池上观鱼呈道禅师》诗之四:“恍在放生池上坐,抛残香饭听湖鐘。” 许地山 《商人妇》:“这妇人,我前天在 极乐寺 放生池边曾见过一次。”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放生池》。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佛教中的放生文化和相关的故事,以加深对放生池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我的心像放生池一样宽广,能够容纳所有的朋友。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有放生池的心态,不要计较小事。3. 高中生:只有拥有放生池般的胸怀,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格局的人。4. 大学生: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放生池的心态,宽容待人。
- 故事起源
- 传说佛教有一位高僧,他在山中修行时,发现有很多生物因为缺乏食物而饿死。于是他在山中修建了一个池塘,供养各种生物,并且放生那些需要帮助的生物。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开始用“放生池”来比喻一个人的胸怀宽广。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放生池比喻为一个池塘,里面养着各种生物,人们可以随时放生和供养。你可以想象一个宽广的池塘,代表一个人宽容的心胸。
- 词语结构
- Subject + 放生池
- 详细解释
- 放生池是佛教寺庙中用于供养和放生生物的池塘。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心胸宽广,能够容纳众多的人或事物,不计较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