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端正容态。 唐 王琚 《美女篇》:“须臾破颜倏敛态,一悲一喜併相宜。” 唐 权德舆 《杂兴》诗之三:“含羞敛态劝君住,更奏新声刮骨盐。” 前蜀 魏承班 《菩萨蛮》词:“翠翘云鬢,敛态弹金凤。” 宋 孙光宪 《生查子》词之三:“永巷寂无人,敛态愁堪絶。”
- 基本含义
- 指隐藏真实态度或情感,表现得谦虚、收敛、克制。
- 详细解释
- 敛态是一个形容词词语,表示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态度或情感时,往往会隐藏真实的情感,表现得谦虚、收敛、克制。这种隐藏真实态度的行为往往是出于自我保护、礼貌或策略等原因。
- 使用场景
- 敛态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表现。例如,有些人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会故意控制自己的语言和情绪,以避免引起争议或冲突。另外,敛态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的克制和谦虚态度。
- 故事起源
- 敛态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它是根据汉语中的常见用法和意义形成的。
- 词语结构
- 敛态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敛”和“态”。
-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敛态谦和,没有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2. 她在面对挑战时始终保持敛态,没有展示出过多的自信。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脸上戴着面具,隐藏了真实的情感和态度,表现出谦虚、收敛的样子。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敛态”相关的成语,如“敛手待毙”、“敛迹藏形”等,以扩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班级聚会上,小明敛态谦和地接受了大家的赞扬。2. 初中生:面对考试的失败,她敛态克制,努力改正错误。3. 高中生:他在辩论比赛中敛态控制自己的情绪,展现出了出色的辩论技巧。4. 大学生:在面试中,她敛态谦逊地回答问题,赢得了面试官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