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坡陀 ”。1.山势起伏貌。 唐 杜甫 《北征》诗:“坡陀望 鄜畤 ,巖谷互出没。” 宋 苏轼 《次前韵答马忠玉》:“坡陀巨麓起连峯,积累当年庆自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书巢 尤长五古,《途中望二华》云:‘……数里渐逶迤,坡陀相错互。’”
(2).不平坦。 唐 韩愈 《记梦》诗:“石坛坡陀可坐卧,我手承颜肘拄座。”
(3).山;山坡。 明 李东阳 《灵寿杖歌》:“下可涉园径,上可凌坡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厦门砖刻》:“夜坐,见篱外坡陀有光……因掘地,很古砖。”
- 基本含义
- 指人心思狡诈,行为阴险狠毒。
- 详细解释
- 坡陁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心思狡诈,行为阴险狠毒。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心机深沉,阴险毒辣的人。坡陁的特点是虚伪、狡猾、阴险,常常表现出一副仁义道德的样子,实际上却在暗地里做着坏事。
- 使用场景
- 坡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心思狡诈,行为阴险狠毒的人。可以在讨论人品、性格等方面使用,用来批评和警示那些不诚实、虚伪的人。
- 故事起源
- 关于坡陁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录,但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坡陁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坡陁》中。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心思狡诈、行为阴险狠毒的人,被用来形容那些假仁假义的人。
- 词语结构
- 坡陁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坡”表示斜坡,陡峭的山坡;“陁”表示猛兽爬行的样子。结合在一起,形容那些心思狡诈、行为阴险狠毒的人。
- 例句
- 1. 他表面上看起来很和善,但实际上是个心思坡陁的人。2. 这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真是坡陁至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坡陁”的发音和含义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陡峭的山坡上,像猛兽一样爬行。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特点。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以扩展对于心思狡诈、行为阴险狠毒的描述。例如,可以学习“心机深沉”、“假仁假义”等类似的成语和词语,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那些坏心眼,真是太坡陁了!2. 初中生:他为了考试作弊,用了很多坡陁的手段。3. 高中生:这个政客总是善于利用坡陁的手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4. 大学生:在商业竞争中,坡陁的人往往能够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