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7日(农历三月三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日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耆民的词语解释
耆民的意思
拼音:qí mín    注音:ㄑㄧˊ ㄇㄧㄣˊ
使用场景
耆民一词常用于尊重老年人的场合,如老年人的生日会、老年人的庆典等。也可以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在某个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例句
1. 这个村子里的耆民都是乡亲们的智囊团。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耆民是一种美德。
基本含义
指年老的人民。
基本解释

年高有德之民。 明 李东阳 《送王德润参政还河南》诗:“还向耆民宣圣德,万人扶杖绕行轩。”《明史·太祖纪三》:“庚寅,援耆民有才德知典故者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一家上寿》:“见 歷城 耆民 刘子全 者,年八十五矣,尚矍鑠。” 清 赵翼 《阅邸报恭纪盛事》诗:“两古稀年并一身,昇平人瑞有耆民。”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怀,了解中国的孝道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非常尊敬村里的耆民,他们总是给我们讲很多有趣的故事。2. 初中生:耆民的智慧和经验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学习的榜样。3. 高中生: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应该尊重耆民的智慧,向他们请教经验。4. 大学生:耆民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关怀。
故事起源
耆民一词最早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耆民老人,其心皆可知也。”这句话意思是说年老的人民,他们的心思和想法都是可以理解和知晓的。后来逐渐演变为成语“耆民”。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耆”字和“年”字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因为“耆”字意为年老。
词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即“耆”和“民”。
详细解释
耆民是指年老的人民,特指年纪大、年龄较大的人。这个成语中的“耆”指的是年老,而“民”指的是人民。耆民一词多用于描述年纪大的人,尊重老人的智慧和经验。
(0)
诗文中出现“耆民”的诗词

成化癸夘冬至谒陵与李宾之学士联句二十首·其四宿昌平新城刘谏议祠下兼怀镜川杨翰长

五年重宿此斋居,往事分明一感予。

坐久青毡回夜暖,话残红烛到更馀。

中堂谏议迎新主,西郭耆民指故墟。

因忆旧游杨翰长,摩挲三诵壁间书。

(0)

九月朔日作

千峰万叶碧云浮,早是风光逼九秋。

黑水白山多王气,三韩百济旧神州。

横汾游豫非同汉,宴镐安舒却比周。

故国耆民群望幸,肯教恩泽尚迟留。

(0)

送王德润参政还河南

星朝初下紫微垣,不为多情岂赠言。

两世科名看放榜,一时冠盖送归藩。

庭前槐老阴重合,江上棠成树已繁。

还向耆民宣圣德,万人扶杖绕行轩。

(0)

九客图歌为王镇之中丞赋

人才最盛乾隆时,磊落九客须眉奇,中丞示我使我思。

伯思少日我早识,继识鱼门与幼植。

官于礼部遇沈郎,钱君吐文五色章。

我见夺目贡玉堂,是年因识周书昌。

景郑两君吾未见,但听声名知国彦。

我去燕山岁月侵,江边再遇沈与任。

后来但听悬归旐,一别天涯涕泪深。

惜哉诸客今零落,万里秋风馀一鹗,中丞独立淩江郭。

当年九客居京都,写摹同气为之图。

图内中丞方盛壮,今日霜华凝鬓上。

况复衡门老秃翁,梦寐平生惟恻怆。

接膝他乡理必离,写真佳士神恒王。

九客高才世所珍,中有直节高嶙峋,既没不朽真谏臣。

流传文笔皆千古,寥落弓裘得几人?

天留一客康世屯,中丞贵矣而能贫。

野树苍山秋复春,披褐作颂容耆民

尺图千载传不泯,亦可髣髴于其人。

(0)

孚吉太守回山东,淦邑士民眷怀旧德,沿途祖饯,舟至章门再赋一诗送别

王乔凫舄喜重来,仙鹤南飞去复回。

我为耆民歌召杜,慈云荫处几徘徊。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