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干粮;食粮。《尸子》卷下:“乃遣使巡国中,求百姓宾客之无居宿、絶糇粮者賑之。”《晋书·李寿载记》:“ 寿 大悦,乃大修船舰,严兵缮甲,吏卒皆备糇粮。”《新唐书·循吏传·陈君宾》:“去年 关内 六州穀不登,糇粮少,令析民房逐食。”
餱糧:食粮;干粮。《诗·大雅·公刘》:“迺积迺仓,迺裹餱粮。”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虽有餱粮,饥不遑食。” 明 许自昌 《水浒记·慕义》:“宛子城中,富积餱粮万万。”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一:“陇首餘餱粮,道路无拾遗。”
- 基本含义
- 指储存足够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 详细解释
- 糇粮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糇指储存、积蓄,粮指粮食。糇粮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充足的时候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这个成语的意义可以引申为储备资源、预防危机、做好准备等方面。
- 使用场景
- 糇粮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个人或组织在事先做好准备,储备足够的资源,以应对突发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个人或组织在困难时期能够自给自足,不受外界影响。
- 故事起源
- 糇粮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中,军队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来供给士兵,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困难情况。糇粮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背景中衍生出来的。
- 词语结构
- 糇粮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糇和粮分别代表储存和粮食。
- 例句
- 1. 在经济好的时候,我们应该糇粮以备不时之需。2. 这家公司在业务不景气的时候,靠糇粮度过了难关。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糇粮的发音与“后粮”联想,将其与储备粮食的意义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学习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战争时期的储备粮食的知识,了解古代军队如何应对困难情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要学会糇粮,以备不时之需。初中生:在备考前,我会提前糇粮,做好准备。高中生: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应该糇粮,保持冷静。大学生:在创业之前,我会糇粮以应对可能的困难。成年人:在经济不稳定的时候,我们应该糇粮,做好准备。